(10分)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

(10分)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3分)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1分)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4分)
材料三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列宁心目中的无产阶级政权有何特点?(2分)
答案

(1)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
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3分)
(2)完美:不流血、妥协。(1分)
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实行责任内阁制,国王逐渐“统而不治”(4分)
(3)实行议会制;立法与行政统一;议员没有特权。(任意2点即给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皇权和相权矛盾斗争的角度,分析秦、唐、明三个朝代丞相(宰相)的设立情况。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答题时依据君主立宪制的内容和特点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完美:不流血、妥协。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实行责任内阁制,国王逐渐“统而不治”。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直接依据材料三“代议机构依然存在”“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提取有效信息回答,注意列宁心中的无产阶级政权与资产阶级政权的不同之处。
举一反三
《汉书》载:“景帝中五年(公元前145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这次改革
A.废除了分封制度B.削弱了封国势力
C.体现了儒学独尊D.改行三省六部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该体制自秦朝创立,纵贯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单线垂直的独立管理体系,与政府行政机构分离,从而确保了体制下各级机构权力的独立运作,上下一体,机构官员高效行权。”该体制是
A.宗法分封体制B.“丞相”体制C.监察体制D.科举选官体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唐朝与北宋早期的科举次数与录取进士人数的基本情况简表。北宋与唐朝录取人数出现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时代
时间(年)
科举次数(次)
录取进士总数(人)
平均每榜(人)
唐朝
290
268
7448
28
宋太祖
17
15
188
13
宋太宗
21
8
1487
186
宋真宗
25
12
1760
147
宋仁宗
41
13
4561
351
A.北宋完善了科举制                 B.北宋增加了科举次数
C.北宋强化了君主专制               D.国家调整了用人方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黄仁宇认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从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隋唐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
A.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B.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
C.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问眸】阅渎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汉前期,钱币袭秦形制,文曰“半两”,法定重量当为十二铢。但铸造时通常实重不及其额,前后铸造的钱币大小、轻重亦不一致。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私铸钱低劣者薄如榆英.号为“英钱”。不同时期、来源、质量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非常不便。汉武帝统治时期,由于对外征伐不断,中央财政从此前“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的丰盈一变而为入不敷出的困局。
材料二 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l3年)将铸币权从各郡国收归中央政府,使中央政府对五铢进行统一铸造和发行。“於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五铢钱轻重合宜,自汉至隋七百余年,基本上行用不废。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期币制改革的背景。(5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统一货币的举措,并进行评价。(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