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时,弘文馆直学士刘之、著作郎元万顷等翰林院待诏(官名),入禁中撰书,时奉诏草制,密令参决,参预机要;因常于皇宫北门进殿,故时称北门学士。由此可见,北门学

唐高宗时,弘文馆直学士刘之、著作郎元万顷等翰林院待诏(官名),入禁中撰书,时奉诏草制,密令参决,参预机要;因常于皇宫北门进殿,故时称北门学士。由此可见,北门学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唐高宗时,弘文馆直学士刘之、著作郎元万顷等翰林院待诏(官名),入禁中撰书,时奉诏草制,密令参决,参预机要;因常于皇宫北门进殿,故时称北门学士。由此可见,北门学士实际上
A.掌握中书省的最高职权
B.属于门下省的最高长官
C.成为尚书省的最高官员
D.分割了三省长官的权力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弘文馆直学士”“著作郎”可知B、C两项的表述错误;题目中未涉及取代中书省职权的信息,故排除A项;由题目中的信息“奉诏草制,密令参决,参预机要”可知D项的表述正确,故本题应选D项。
举一反三
历史学家萧功秦指出:“中国传统官僚集权社会的社会精英,主要是由地主、士绅与官僚这三个阶层角色构成的……自隋唐以来迄至近代……上述这三个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相对频繁的横向流动。”这种“流动”是由什么来实现的?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在这里主要赞扬科举制(       )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提高了官员素质
C.提高了行政效率D.废除了门阀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汉书》载:“丞相初置吏员十五人,皆六百石,分为东西曹。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由此看出当时刺史的任务是
A.选拔地方人才B.征收地方赋税C.监察地方官员D.管理地方行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自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趋势是
①逐渐放松对地方的控制       ②分散地方管理权力,防止割据
③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④设置刺史等机构以监督地方
A.①②④B.②③C.①③④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选官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西周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度          ②战国,秦朝和西汉初年实行军功爵制度
③征辟制就是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  ④科举制的实行是士族没落的必然结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