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     初   试二试三试 明经选《札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

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     初   试二试三试 明经选《札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    
 
初   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札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 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  
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   
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从明经、进士两科的三次考试的内容来看,初试都是注重对考生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但二试与三试则有较的差别,更注重文学素养与能力的考查,故A项“更为重视”说法错误,C项正确;B项“弱化”说法错误;D项无从体现。
举一反三
行省制度最早设立于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三公权不及尚书……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这说明汉代
A.权力重心在中书B.皇权逐步加强
C.外朝受内朝牵制D.三省已具雏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该材料主要说明了
A.科举制是在隋朝时创立的B.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C.唐朝进士科为世人所推崇D.当时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考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 “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8分)
(2)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9分)
材料二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3)材料二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4分)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