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制度变革、思想演进,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强弱,关系着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回答下列相关问题。宰相是辅弼重臣的总称。宋承唐官,然两代宰相之设制精神颇相歧异

(12分)制度变革、思想演进,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强弱,关系着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回答下列相关问题。宰相是辅弼重臣的总称。宋承唐官,然两代宰相之设制精神颇相歧异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制度变革、思想演进,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强弱,关系着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宰相是辅弼重臣的总称。宋承唐官,然两代宰相之设制精神颇相歧异。唐代相制重在谨慎大政,而宋代以杜绝强臣专擅之弊为要。
(1)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宋宰相制度的异同。(6分)
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2)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昂进”所呈现的特征(6分)
答案

(1)不断分化相权,加强君权(2 分)。唐代中书省、门下省强化集体议政,尚书省执行政令。(2 分)宋代相权按财、政、军一分为三。(2 分)
(2)各种思潮空前活跃(2 分);思想启蒙与救亡相结合(2 分);社会思潮与政治变革相互促进(2 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所学,唐代宰相制度为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政令草拟,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宋代设中书门下为宰相,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设三司使掌管财政,枢密院掌管军事。将相权按政、财、军一分为三。其共同点都体现了相权的不断削弱,君权的不断加强。
(2)首先概括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进步思潮:维新派的维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其中维新派与革命派分别掀起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运动。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中国各种思潮空前活跃;思想启蒙与救亡相结合;社会思潮与政治变革相互促进。
举一反三
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指出“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钱穆所指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B.汉朝C.隋唐D.宋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隋唐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三月二十一日的诏书中,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由材料可知                                                               
A.宋代科举取士逐步取消了身份职业限制
B.宋代统治者奉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C.科举考试成为宋代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
D.宋代科举取士条件相对放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宋仁宗年间,有官员发现,那些应该穿皂农的仆役小吏,居然也穿戴儒巾大袖,混杂于士流:民庶的妻小,头冠也插满珠翠,俨然贵族。这现象表明
A.宋代经济繁荣人民富庶B.宋代贵族门阀制度松动
C.宋代中央集权制度加强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其与察举制相比
A.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
B.提高了儒生的地位
C.使社会各阶层流动制度化
D.打破了政治权威和物质财富等级的世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元史·百官志》:“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据材料可知,元行省
A.最初是中央派出机构B.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C.削弱了中央集权D.辖区广阔且权力较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