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

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0分 )
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
——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9分)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9分)
材料三:
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1215年   《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1265年    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1689年   《权利法案》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1721年    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    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1832年    《议会改革法案》
19世纪50年代 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
19世纪中叶   两党制度形成
1867年       第二次议会改革
19世纪晚期 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
1884年         第三次议会改革
1911年    《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1948年     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度
(2)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结合史实予以说明。(12分)
答案

(1) 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9分,每点3分,任答3点即可)
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3分)
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6分)
(2) 渐进性:许多机构和制度通过渐变的方式逐步确立和完善。
如下议院权力扩大、选举权逐步扩大、内阁制度完善等。(6分)
灵活性: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
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
再如通过一系列惯例,促成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等。(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作答,“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说明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置吏律》、《效律》、《上计律》、《唐六典》等法律文件的出现,说明不同朝代重视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来完善权力监督机制,且相关的法规在不断发展完善中;“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侧重于在其他行政制度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完善。第二问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中国古代的监察是为皇权服务的,不可能监督限制皇权本身。
(2)首先要阅读图表,指出什么是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的渐进性。英国民主传统浓厚,但英国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并没有一部完整的成文宪法,而是几百年来习惯发的总和。而且许多制度包括机构都是在长时间历史中不断确立和完善的。因而呈现出渐进性的特点。从表中文字来看,体现在:王权逐步受到消弱直至完全统而不治;资产阶级控制的下议院权力逐渐扩大,上议院权力不断消弱;不断进行议会改革,到最终确立“一人一票”制度,是选举权不断扩大的过程。“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到“ 19世纪50年代,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内阁制度逐渐完善。灵活性体现在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如选举权的扩大,内阁制度的完善等。
举一反三
为保证君权独尊,唐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以尚书台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B.起用布衣为相,近臣参与军国大事
C.三省分工明确,相权一分为三D.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元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基本构成是
A.行省、路、州、县B.诸侯王国与郡、县C.州、郡、县D.道、州、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实行的一项措施。对这一措施的正确叙述应是
A.布衣为相,由近臣组成决策机构B.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权力
C.置三公,事归台阁D.实行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詹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叙述,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工程,试简要说明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3分)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2分)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2分)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2分)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2分)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2分)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南宋遗民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评价某一制度时说:“然则行台省之名,苟非创造之初,土宇未一,以此任帷幄腹心之臣,则必衰微之后,法制已隳,以此处分裂割据之辈,至若承平之时,则不宜有此名也。”马端临评价的是
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B.宋朝的地方机构改革
C.元朝的行省制度D.唐宋的科举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