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记载炀帝“诏发河北[黄河以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此处开的渠应该是:A.永济渠B.通济渠C.会通渠D.邗沟

《隋书》记载炀帝“诏发河北[黄河以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此处开的渠应该是:A.永济渠B.通济渠C.会通渠D.邗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隋书》记载炀帝“诏发河北[黄河以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此处开的渠应该是:
A.永济渠B.通济渠C.会通渠D.邗沟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隋朝大运河---605年至610年开通,共四段:(1).通济渠:是在鸿沟和下游的汴河两水基础上,加以疏浚的。通济渠自洛阳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自板渚(为板城渚口的简称,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东北黄河侧)引黄河入汴河,经今河南开封东南入淮河。(2).邗沟: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下令开通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运河。因这条河流经吴国邗城(今江苏扬州)城,所以称为邗沟。隋朝大运河的邗沟,就是在春秋时期吴国邗沟的基础上疏浚的,它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江都入长江。(3).永济渠: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引沁水东流入清河(卫河),到今天的天津附近,经沽水(白河)和桑干河(永定河)到涿郡。(4).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运河两岸筑有御道,栽种柳树,修建离宫40多所(自长安至江都)和许多粮仓。因此选A。
举一反三
隋与秦的统治相似之处在于二者都:①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完成统一   ②推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③兴建了重大工程,影响深远     ④实行赋役苛重的暴政,引发人民反抗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制度中,在唐太宗时期得到发展的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募兵制        ③两税法     ④科举制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朝前期设置的北庭都护府:
A.有力地管辖了整个新疆地区B.恢复了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
C.是唐太宗时期设置的D.加强了对回纥的管理和控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4分)阅读下列图片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中华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剑桥中国隋唐史》
材料二  唐太宗评价隋文帝杨坚曰: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衍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则不然。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
材料三
 
顺治8年,公元1651年
康熙51年,公元1712年
乾隆6年,公元1741年
乾隆55年,公元1790年
中国
人口
10,630,000(丁)
24,621,324(丁)
143,411,559人
301,487,115人
(清代前期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户口统计只重男丁,对“未成丁”或“男女幼丁”等人口不作统计。)
(1)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被后世所称颂为“开皇之治”。请结合漫画和所学知识,说说隋文帝是如何“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6分)
(2)你是否同意唐太宗的评价?请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阐述理由。(2分)并说说唐太宗是如何实现他的意图的。(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清代人口发生变化的政策原因有哪些?(4分)
(4)根据以上三个著名治世,归纳概述中国古代形成治世的主要原因。(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下列措施与宋太祖“选儒臣”“分治大藩”这种观念相吻合的是(  )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D.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