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选举制》记载:“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而举选不由馆、学者,谓之乡贡,皆怀牒自列于州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察举制度一直延续至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新唐书·选举制》记载:“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而举选不由馆、学者,谓之乡贡,皆怀牒自列于州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察举制度一直延续至唐代 | B.唐代选官制形式多样 | C.科举考生必须由馆学推荐 | D.“自列于州县”“即落榜 |
|
答案
B |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而举选不由馆、学者,谓之乡贡,皆怀牒自列于州县”可以判断出CD说法错误。 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科举,“九品中正制”被废除,察举制基本上结束,但在科举制度未完善的时期,察举制还是与科举制并行了一段时间,直到唐玄宗完善科举制度之后,察举制才不再作为国家选用人才的制度存在。察举制度一直延续至唐代,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 |
举一反三
“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差叙自公卿以下,至于郎吏,功德材行所任。茂同郡护羌校尉(官名)王琰,前数为郡守,不名为清白。而琰子嘉(即王琰之子王嘉)仕历诸县,亦复为通人(学识渊博通达的人)。嘉时还为散骑郎(官名),冯翊郡(地名)移嘉为中正。”该材料主要表明中正官A.以严格的考试作为录用标准 | B.大多在中央官员中选置产生 | C.从各郡现任官员中选拔兼任 | D.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 |
|
宋太祖赵匡胤剥夺了功臣宿将的兵权后,鼓励他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他主要是为了 ( )A.巩固专制统治 | B.奖赏功臣名宿 | C.鼓励土地兼并 | D.扩大地主队伍 |
|
“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 | B.北宋的通判 | C.明朝的内阁首辅 | D.清朝的军机大臣 |
|
《汉书·武帝纪》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A.汉武帝废除了分封制度 | B.分封制强化了西汉的统治 | C.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政策 | D.梁王和城阳王为西汉最后的封王 |
|
观察下面两种政治体制的图示,这两种政治体制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反映了中央各部门的构成 | B.都实行分权 | C.都顺应了本国历史发展的需要 | D.都具有民主性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