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

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2分)
(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4分)分别概括其主要做法?(4分)
(3)依据材料四,指出军机处的职能(2分),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2分)
(4)综合材料二、三、四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
答案

(1) 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
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4分)
(2) 不同: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独断,造成决策失误而亡国;而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4分)
做法:唐太宗:宰相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废除丞相。(4分)
(3) 职能:军机处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跪受笔录、传达皇命)(2分)
时代特征: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2分)
(4)相权逐渐遭到削弱,君权逐步强化,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并发展。(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秦汉时期主要是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唐朝进一步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2)问,“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可见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独断,造成决策失误而亡国;“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可见,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第(3)问,从材料中“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可以看出,军机处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主义发展到了顶峰;第(4)问,材料中涉及的是皇权与相权之争,所以回答是要抓住这一主题,结合材料可以看出皇权不断战胜相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并发展。
点评: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及其趋势
(1)演变:
①初步形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②正式建立: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确立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确立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③巩固: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行刺史制度。
④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
⑤加强:在中央,北宋集中军权,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立更戍法;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在地方,派文官作知州与州通判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⑥新发展: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⑦空前强化: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制定《大明律》,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
⑧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尤其是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三是对人们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举一反三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其目的是
A.壮大皇族力量B.增强列侯的实力
C.加强中央集权D.笼络王侯人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A.西汉中朝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宋代二府三司制度D.明朝内阁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D.另设枢密使管理军事以削弱相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极大诱惑,吸引了无数莘莘学子,使他们“老死于文场而无所恨”。科举制的实行(  )
①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②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③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④为历朝沿用,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汉书·刘辅传》中提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由此可见,中朝
A.创立于西汉B.长官亦为宰相
C.由皇帝亲信近臣构成D.参与政事的决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