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末年,颁布《魏官品令》,规定父辈的中正之“品”(现在的官品),成为其子弟起家任官的“资品”。由此可以推断,当时选官的依据是 ( )A.个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曹魏末年,颁布《魏官品令》,规定父辈的中正之“品”(现在的官品),成为其子弟起家任官的“资品”。由此可以推断,当时选官的依据是 ( ) |
答案
C |
解析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父辈的中正之“品”(现在的官品),成为其子弟起家任官的“资品””可以看出,当时是依据门第的高底选拔官员。故选C。A项强调个人品质,主要是在汉朝时期的察举制制度下;B项与材料重复;D项说法错误,科举制原则上是依据知识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选官制度。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西周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等,每一种制度所依据的标准等需要掌握是考试的重点。一些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需要重点掌握。 |
举一反三
梁启超认为,在汉朝,中国发生了一场有意义的革命,打破了“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这场革命指的是A.推行郡县封国并存制 | B.设置刺史 | C.实行察举制 |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
宰相张九龄向唐玄宗上书后,“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中央)”成为唐中期后官员选拨的重要原则,其本质说明A.郡县制的开始 | B.刺史制的完善 | C.科举制的缺陷 | D.中书门下制的实行 |
|
魏晋时期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A.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 | B.提高了儒生的地位 | C.使社会各阶层流动制度化 | D.打破了政治权威和物质财富等级的世袭 |
|
宋代“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这一做法A.实现了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 | B.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 C.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 D.削弱了地方自主处置事务的能力 |
|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著名的“唐宋变革说”,指出从唐到宋,中国进入到一个彻底削平封建割据和贵族势力的“君主——平民”二元结构时代,平民力量开始得到培植。支持“平民崛起”这一结论的历史依据不包括A.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 | B.租佃关系的盛行 | C.世俗文化的兴起 | 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