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
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C.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
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三省六部制。该制度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选项ABC不符合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内容。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
两宋
明清
项目
50%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汉承秦制”是说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汉朝在继承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汉朝
A.废分封,设郡县B.设立中朝和外朝
C.实行三省六部制D.废丞相,设内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A.秦朝B.西汉C.唐朝D.宋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元史百官制》中说:“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  这充分说明
A.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
B.地方机构长官为蒙古人和汉人,掌握实权
C.反映了当时民族团结和融合
D.元代地方设行省,行省之下则有路、府、州、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隋唐时期,形成了一整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各项政务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这说明唐朝中央职能部门
A.既分工明确又相互牵制和监督
B.中国古代中央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和加强
C.唐朝中央制度中民主原则的体现
D.唐朝通过三省六部制废除了宰相的权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