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出台2009年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禁让人们想到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必由之途。这种
题型:云南省同步题难度:来源:
北京大学出台2009年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禁让人们想到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必由之途。这种制度是 |
[ ]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八股取士制 |
答案
B |
举一反三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主要是在批评 |
[ ]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表四段资料是中国历代选拔官僚的方法,请依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
|
[ ]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丙甲乙丁 D.乙丁丙甲 |
选官制度的变革和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
|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有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榖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
——《唐樜言》 |
(2)分析科举制度的实质,并引用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三 18世纪末到19世纪,在欧洲封建等级制的土壤里,生长出一大批无所事事的官僚,任人唯亲的宗法原则越来越不适应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机构的需要。中国科举制度在欧洲引起重视的原因,有位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史的美国学者卜德认为,在西方推行的“文官”体制是在精神文明领域里,中国对西方最宝贵的贡献之一。可见在欧洲各国逐步推行的文官考核制度吸取了中国科举考试的合理因素。 |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 |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近代欧洲各国为何要推行文官考核制度并学习中国的科举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唐诗材料用于唐代科举制的研究,认为唐诗对于唐代史实的反映,“比起后人纂修的史书,还是更原始的第一手资料”。 |
——黄永年《唐史史料学》 |
(4)材料四反映了历史研究哪一新的趋势?运用这些素材研究历史,有良知的史学研究者应该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
——《礼记》 |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
——《后汉书·百官志注》 |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
——《晋书·段灼传》 |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视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
请回答: |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