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对改善生态环境起了积极作用的是  [     ]A.江南经济发展                     B.北方畜牧业的发展 C.庄园经济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对改善生态环境起了积极作用的是  [     ]A.江南经济发展                     B.北方畜牧业的发展 C.庄园经济的发展 

题型:期末题难度:来源:
南北朝时期,对改善生态环境起了积极作用的是  [     ]
A.江南经济发展                     
B.北方畜牧业的发展
C.庄园经济的发展                   
D.统治者奖励耕织
答案
B
举一反三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题型:0125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司马迁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寻访过很多古迹。他能见到的有 [     ]
A、山西的云冈石窟   
B、四川的都江堰   
C、内蒙古的昭君墓
D、河南的白马寺
题型:0103 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线性文化遗产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江南地区是京杭大运河线性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扬州和运河同龄。它是盐运的起点,是长江和运河的交点,鉴真东渡的出发点,是徽班进京的始发点…… 
材料二:下表引自《杭州地方志》           
题型:0103 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0103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时间
人口(户)
人口(口)
隋大业五年(609年)
15 380
不详
贞观年间
约30 500
153 720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86 258
585 963
南宋初
1 240 000
       成都市在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中走在全国的最前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主要得益于
[     ]
A.郑国渠的修建
B.都江堰的修建
C.芍陂的修建
D.西门豹渠的修建
“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此对联中的“太守”是指:
[     ]
A.郑国
B.苏轼
C.李冰
D.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