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灿烂农耕经济文明的基础。中国作为世界农业起源的三大中心之一,有着悠久的农业经济历史。据此回答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灿烂农耕经济文明的基础。中国作为世界农业起源的三大中心之一,有着悠久的农业经济历史。据此回答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灿烂农耕经济文明的基础。中国作为世界农业起源的三大中心之一,有着悠久的农业经济历史。据此回答:
(1)黄梅戏中董永与七仙女“男耕女织”的剧情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怎样的基本形式?(1分)
(2)水利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请列举古代中国在水利建设方面的三项重大成就。(3分)
(3)土地兼并现象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中的普遍现象,许多开明的政治家为此进行了一些改革,结果均以失败告终,根本原因何在?(1分)
(4)西汉时期国家对手工业的管理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3分)
(5)随着商业的繁荣,古代历朝都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列举唐宋时期著名的商业都会。(2分)
答案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都江堰、郑国渠、关中的井渠、王景治黄河等。
(3)地主阶级是专制主义王朝的阶级基础。
(4)工官制度(或匠户制度)。
弊端:(任答一样即可)
“工官”制度使技术的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新技术难以广泛推行;“匠户”制度下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受到限制。
(5)长安、洛阳、杭州、汴京、泉州等(唐宋至少各一个)。
解析

试题分析:(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那时的农民,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汉代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王景治理黄河等。同时,人们还创制和改进农业灌溉工具。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唐朝时还创制了筒车;宋代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两个最基本的阶级。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地租的方式剥削农民。农民在土地上艰辛劳动,只能获得耕作收获的很少一部分。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疯狂的土地兼并,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许多开明的政治家都注意到这一问题,力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但是,由于地主阶级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王朝的阶级基础,通过改革来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最终都未能成功。
(4)西汉时期国家对手工业的管理制度是工官制度(或匠户制度)。其制作工艺水平代表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但是“工官”制度使技术的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新技术难以广泛推行;“匠户”制度下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受到限制;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的,往往导致失传。
(5)唐代长安的市已经由定时而聚的古老形式,发展为店铺林立的常设商业区。洛阳市场的规模又远远超过长安。除此之外,还有扬州也曾经“雄富冠天下”。随着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地区经济中心的杭州、湖州,也成为物产繁富、商业发达的都会。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有汴京和泉州等。
举一反三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足君子之泽,数世而斩。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文中的谚语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
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D.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必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此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的现象
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问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D.宋代时期地主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农具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这样描写夏季的农村生活:“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中的描述反映(   )
A.即使儿童也从事辛苦的劳动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C.商品经济的发达D.女子具有和男子一样的权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芍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