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此其分事也。”这是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征的描述。若对材料中省略的内容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最恰当的是A.“凡农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此其分事也。”这是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征的描述。若对材料中省略的内容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最恰当的是A.“凡农之道,厚(气候)之为宝” | B.“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 | C.“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线)积纴(丝缕)” | D.“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
|
答案
C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农经济的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男耕女织、耕织结合;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材料描述男子耕种庄稼的状况,应该补充的是女子家庭手工业的状况; “凡农之道,厚之为宝”体现了时令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体现了古代农民的艰辛;“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线)积纴(丝缕)”体现了妇女在家耕织的状况;“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体现了雇佣劳动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所以答案选C。 |
举一反三
“这是世界水利史上的杰作,其集多功能多环节于一体的综合方略思路已臻完善,而其道法自然的文化意蕴更达到了颇为圆融的境界。”该段描述可能是在评述A.翻车在江南开发中的作用 | B.唐代筒车的自然原理与作用 | C.因地制宜的西域坎儿井 | D.都江堰的巨大功效 |
|
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嘉峪关的魏晋墓葬壁画。据此可知当时
A.嘉峪关地区出现农耕经济 | B.牛耕技术在全国推广 | C.曲辕犁在北方大规模推广 | D.已被迫废弃均田制度 |
|
《齐民要术》记载,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比同时期的西欧高出很多。如此成就是因为当时我国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 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 | C.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 | D.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 |
|
西汉时期103郡中,秦岭淮河以北有74郡,以南有29郡;西晋时期162郡中,秦岭淮河以北有86郡,以南有76郡。与这种变化相关的因素是A.西晋的疆域比西汉疆域大 | B.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 C.南方的经济地位超过北方 | D.政治中心由北向南转移 |
|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