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中说“民乃知时日之早晏(晚),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是故夜寝早起……民不惮劳苦”。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动力源于A.土地私有制形成B.铁犁牛耕的使用C.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管子》中说“民乃知时日之早晏(晚),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是故夜寝早起……民不惮劳苦”。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动力源于A.土地私有制形成 | B.铁犁牛耕的使用 | C.分封制瓦解 | D.中央集权制建立 |
|
答案
A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是故夜寝早起……民不惮劳苦”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形成,农业劳动的收入在缴纳完税赋后归自己所有,这极大地提高了小农生产的积极性,故而农民早期晚耕不惧辛劳,所以答案选A,B项是土地私有制出现的根本原因,C D两项与农民生产积极性之间并无直接关系。 |
举一反三
一句俗谚:种田种得全,只要买点盐!反映了小农经济这一经济形式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 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 C.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D.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
|
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代
| 粮食亩产水平 (市斤)
|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 总面积
| 北方
| 南方
| 春秋战国
| 91(全国)
| 614.8
| 2.3
|
|
| 94%
| 秦汉
| 117(全国)
| 1048.35
| 5.72
|
|
| 94%
| 魏晋南北朝
| 122(北方粟、麦) 215(南方稻谷)
| 1167.7
| 3.85
| 1.925
| 1.925
| 90%
| 隋唐
| 124(北方粟、麦) 328(南方稻谷)
| 1450.92
| 6.42
| 3.21
| 3.21
| 90%
|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三: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陆羽的《茶经》提出饮茶“宜精行俭德之人”,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唐代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安祥、平和的审美境界追求。 ——据萧凤声《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3分) (2)依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种茶业发展的原因。(3分) (3)你对材料二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的可信度有何看法?请说明理由。(2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茶文化形成的原因。(4分) |
某位学者对中国古代农业提出这样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牛耕和铁农具使用 ②土地私有制确立 ③县制出现 ④重农抑商政策提出 ⑤商业中心出现 |
古代某田令规定:“丁男、中男给一顷,……寡妻妾三十亩。若为户者加二十亩。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给农民 | B.国家不再收回其中百分之二十的世田 | C.法令意在缓和古代土地兼并现象 | D.该法令造成了地权与劳动者分离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