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记载,郑国和鲁国不经周天子同意,擅自相互交换了枋田和许田。对此,周天子也只好默许。这说明A.重农抑商政策确立B.土地公有制形成

《左传》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记载,郑国和鲁国不经周天子同意,擅自相互交换了枋田和许田。对此,周天子也只好默许。这说明A.重农抑商政策确立B.土地公有制形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左传》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记载,郑国和鲁国不经周天子同意,擅自相互交换了枋田和许田。对此,周天子也只好默许。这说明
A.重农抑商政策确立B.土地公有制形成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井田制遭到破坏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西周的井田制主要瓦解于春秋时期。井田制的衰败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相伴而行。土地私有化在公田方面主要表现为使用者据为己有和私自交换甚至买卖。材料所述是井田制被破坏过程中的现象之一。故选D。A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在战国时期确立的;B项错误,春秋时期是土地公有制瓦解的时期;C项是在战国以后才出现的现象。
点评: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与此相关的知识点要知道井田制的发展历程:商朝兴起、西周时期兴盛、春秋时期瓦解、战国时期被废除;瓦解的表现、废除的标志也要知道。井田制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确立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举一反三
在封建社会,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导致自耕农“经常分化”的因素有 ①赋役负担②自然灾害③地主盘剥④土地兼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直到……1820年,中国的总产出(GDP)仍占世界总份额的32.9%,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英法德意奥比荷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的产出总和12%,更遥遥领先于美国(1.8%)日本(3.0%)。”对上述材料理解最确切的是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B.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
C.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体现
D.该统计数据是外国人所做,所以不可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人说: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小王认为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特点,这主要是指
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
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C.纺织业是最主要的生产部门
D.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占主导地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朝诗人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工具是    
A.戽斗B.翻车C.耧车   D.筒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这是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
A.都江堰B.郑国渠C.坎儿井D.白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