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主题一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明(l)根据下边的材料,完成下列表格。(4分)某博物馆收藏有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器内铭文记载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主题一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明(l)根据下边的材料,完成下列表格。(4分)某博物馆收藏有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器内铭文记载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主题一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明
(l)根据下边的材料,完成下列表格。(4分)
某博物馆收藏有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器内铭文记载:裘卫用玉璋与贵族矩伯换取了80朋(货币单位)的土地。这个换取手续征得了五个贵族的同意,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通过这样的途径,裘卫聚敛了大量财富。裘卫家族的第三代,随葬物品享用“五鼎八簋”。按西周礼制: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

主题二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
某同学收集到有关中国战国时期水利工程的资料:
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黄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鸿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淄、济之间。于蜀,蜀守(李)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性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郑国)梁就……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项,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司马迁《史记·河梁书》
(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兴修的基本状况,分析其发展原因。(6分)
主题三  中国古代的科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2分)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答案
(1)4分

(2) 概况: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兴建的工程以灌溉、航运两用的水渠居多;各国兴修的水利工程特别是秦国的都江堰、郑国渠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3分)
原因:铁农具的出现;水利兴修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各诸侯国都想壮大自身实力、在争霸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些地方官员关心民生,积极消除水害。(3分,任写其中3点即可)
(3)明清(或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分)明清以后走向衰落。(1分)主要原因: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支持和组织;民族融合,多民族的共同努力;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等等(答出3个方面即给3分,其他观点,只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举一反三
唐太宗在《百字箴》中说到:“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下列对材料的分析,错误的是
A.反映了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体现了唐太宗善于体察民情、体惜百姓的民本思想
C.反映小农家庭自给自足,生活安逸、富足
D.体现了唐太宗提倡节俭、注重修养的美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水利工程属于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是
A.井渠B.都江堰C.灵渠D.郑国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庄子·秋水》:“落(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这一记载上反映了
A.生产动力的重大进步B.铁犁牛耕的推广
C.自耕农经济的出现D.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力灌溉工具——水排,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材料三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简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2分),它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4分)这些新变化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分)
(3)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材料三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作用。(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