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是农业社会中的主要劳动者,“稳定小农”是中国历代政府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

农民是农业社会中的主要劳动者,“稳定小农”是中国历代政府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农民是农业社会中的主要劳动者,“稳定小农”是中国历代政府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以下是有关中国农村20世纪50年代变化图

①农民分配土地   ②农民踊跃报名入社③大炼钢铁时“小土群”④放开肚皮吃饱饭
材料三 以下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图一                            图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古代政治制度。
(3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农村20世纪50年代主要运动变化,从中有什么教训?(4分)
(3)从材料三的图一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有58%的人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结果的理由。(3分)
(4)在传统的农村社区,农民们比较重视亲缘、地缘关系,看重生活快乐,“平安是福”几乎是大家的共识。然而,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的传统价值观似乎已经被颠覆。从材料三的图二中可以看出,安徽农民价值观念最突出的变化体现在哪里?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3分)
答案
(1)特点: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分)
主要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分)
(2)①土地改革运动;农业生产合作社,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②教训(2分)
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实际出发,必须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
不能单纯按主观意愿办事,要尊重客观事实,切勿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必须坚持事实求是
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3)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1分)问题:随着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家庭分散经营中因土地规模过小而效益不高的问题日渐突出;农民负担重;分户经营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使用;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其它答案若言之有理亦可得分)(2分)
(4)农民认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是金钱。(1分)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思想解放,人们正当的物质利益追求得到认可;农民市场经济意识增强。(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下列哪种制度反映了生产关系在发生变化
①相地而衰征       ②井田制        ③初税亩        ④分封制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史载:“(北宋时期)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这表明 
A.北宋时期土地买卖频繁,政府没有明确限制土地的兼并
B.北宋时期农民对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大大松弛,成为自耕农
C.北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D.北宋时期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新现象是
①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②赋税制度的改革 ③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 ④商品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管子》中有一句话:“彼鸿有时而南,有时而北,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惟有羽翼之故”,意思是领导者因为有辅佐他的人,所以不怕掉下来,可以随心所欲。齐桓公也感慨说“寡人之有仲父,犹飞鸿之有羽翼也。”其中“仲父”推行的改革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是
A.废除了井田制B.承认了土地私有制C.废除了世卿世禄制D.建立了郡县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传说故事“牛郎织女”反映的传统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现代机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