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 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 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
|
答案
A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明代棉布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从而使麻的地位下降,故A项正确;B项与明代的时间不符,排除;明代,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超过了官营手工业,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
举一反三
反映秦统一的《复活的兵团》说,在两千多年前,秦已经按照“国标”进行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秦朝律法中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对上述材料释读正确的是( )A.有利于规范民间手工业生产的统一性 | B.说明了秦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 | C.反映了秦代官营手工业的标准化生产 | D.秦朝手工业生产具有垄断性 |
|
(22分)瓷器是人类文明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景德镇位于昌江畔,附近盛产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北宋景德年间,其生产的影青瓷成为贡品,景德镇因此得名。两宋之际和元末的大规模战乱,使定窑、龙泉窑等陆续衰落,相对安定的景德镇,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 元代景德镇制坯、烧瓷等分工不断细化,这时创制的青花瓷、釉里红和卵白釉,至今仍享有崇高声誉。明朝在景德镇创建御器厂,其组织和分工相当细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宣德、成化年间制造的御窑瓷器堪称经典。嘉靖至万历年间,商品经济大发展,加之西欧等海外市场的扩大,“景瓷”销量大增。清初对御窑厂进行了诸多改革,如匠役制改为雇募制,使康乾时代景德镇瓷业再度鼎盛。嘉庆后,因“墨守旧法,且有粗制滥造之弊”,景德镇瓷业渐趋衰落。(据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等) (1)据材料一概括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主要因素。(8分) 材料二 1708年,萨克森一炼金师在欧洲率先研制出瓷器。1710年,萨克森王国宣布掌握制瓷专利,并成立梅森皇家瓷器厂。1722年,两把交错的蓝剑成为梅森瓷器的商标且沿用至今。经过不断研发与创新,梅森瓷器逐渐摆脱了中国的影子,被誉为“白色金子”和欧洲第一名瓷。后来受工业化冲击,全手工作业的梅森遇到极大挑战。1864年新厂建成,为保护手工技艺,他们将原厂改为博物馆,专门保存模具,300年的石膏模具至今无一缺失,随时能重新制出原汁原味的梅森瓷器。 梅森瓷器经久不衰,根源在于对质量一丝不苟的奉守,也离不开一万多种绚丽的色彩和精细的浮雕。全球瓷厂中,梅森最早建立了自己的绘画艺术学校,工艺师要完成近4年的技术与艺术教育和10年的经验积累才能上岗。梅森,300年来一直贵为欧洲瓷都,是与严谨的梅森人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分不开的。(据蒲缇《梅森:300年的白金盛宴》等) (2)据材料一、二说明,与景德镇相比,成就梅森瓷业300年辉煌的独特之处。(9分) (3)综上,任举四川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案例,就其如何传承并发扬光大,阐述你的见解。(5分。要求:见解与所举案例形成合理联系) |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 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 | 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 | D.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 |
|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氏锦”。这表明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
|
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记载:“(明代)海上(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由此可见 ( )A.松江是明代纺织业中心 | B.明代政府重视垦田种棉 | C.棉花成为松江主要作物 | D.明代棉花种植超过粮食种植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