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营手工业内部生产关系的重大进步是指:             (   )A.征役制B.工官管理C.匠籍制度D.雇募制

官营手工业内部生产关系的重大进步是指:             (   )A.征役制B.工官管理C.匠籍制度D.雇募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官营手工业内部生产关系的重大进步是指:             (   )
A.征役制B.工官管理C.匠籍制度D.雇募制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官营手工业的基础知识。由于商品经济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内部的生产关系不得不加以调整,出现了雇募工匠。从征役制到雇募制,是生产关系上的一大进步。雇募制度:唐代开始出现“和雇匠”,官营作坊因人手不足,出资雇佣临时工匠。雇者和受雇者两相情愿,受雇者付出劳动,领取报酬。中唐以后,应役匠人因纳资代役制度的实行而逐渐减少,“和雇匠”逐渐增多。宋代的工匠大多系雇募而来,控制相对放松,官府按当时通行标准付给工匠报酬,明中期以后,官府工匠可交纳“班匠银”代替服役,政府再出钱雇募工匠进行生产。所以选择D.
举一反三
《荀子·王制》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力,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工匠,你不可能
①在家制造供统治者使用的产品    
②按生产件数领取工资  
③在白瓷器皿上雕琢美丽图案
④有选择雇主的自主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七说: “煤则各处有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
炉,日礁,可五日不绝火,煎矿煮石,殊为省力。”材料中“礁”做为冶铁燃料始于
A.汉B.唐C.南宋D.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甲骨文中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能正确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①中国的丝织业不晚于商朝                      ②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  
③本材料可用来直接证明商朝已有种桑养蚕的历史  ④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2分)阅读下列材料,1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其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这种传习,主要由于手工业市场的狭小,手工劳动者为了防止技术竞争而采取的自卫措施,手工业成品也往往因此而保证了工艺水平。但这种世代传习显然是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六朝古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原是一个“市廛列肆,埒于二京,人杂五方”的大都会,唐代成为润州(今江苏镇江)一县。正如诗人所说:“霸气尽而江山空,皇风清而市朝改。昔时地险,实为建业之雄都;今日太平,即是江宁之小邑。”连一个州的治所也不是。全国的统一,使金陵失去长江中下游之间的枢纽作用,运河的开通,使金陵失去咽喉地带的地理位置,缺乏经济依托的金陵地位一落千丈。而扬、润、苏、常、杭等州由于本身经济的发展和运河流经其地而成为重要的都会。
——摘自吴宗国《隋唐五代简史》
材料三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摘自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原因(6分)。指出手工业世代传习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4分)
(2)据材料二指出隋唐时期扬州、苏州、润州、常州、杭州等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6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是分别是如何看待商业和农业的关系的?(8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观点产生的原因和意义。(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西汉《盐铁论·水旱》曰:小铁匠们“家人相一,父子戳力,各务为善器……农事急,鲩远衍之阡陌之间,民相与市买,得以财贷……民不弃作业,置田器,各得所欲”。文中的“小铁匠们”属于         (   )
A.家庭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旧庄手工业D.私营手工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