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周礼》等典籍记载,先秦时期王城中的市场为“三时之市”,即一天之中有早、中、晚三次交易时间。货物出入市场,必须凭司市所发给的玺节(凭证)方可通行。市场的入口有

据《周礼》等典籍记载,先秦时期王城中的市场为“三时之市”,即一天之中有早、中、晚三次交易时间。货物出入市场,必须凭司市所发给的玺节(凭证)方可通行。市场的入口有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据《周礼》等典籍记载,先秦时期王城中的市场为“三时之市”,即一天之中有早、中、晚三次交易时间。货物出入市场,必须凭司市所发给的玺节(凭证)方可通行。市场的入口有胥吏手执刑具和标准量具守门,纠察伪诈。这一记载主要说明
A.早期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掌控经济B.先秦时期重视规范市场行为
C.对城市市场的时间限制逐渐放宽D.先秦时期商品经济空前发达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货物出入市场,必须凭司市所发给的玺节(凭证)方可通行”、“胥吏手执刑具和标准量具守门,纠察伪诈”等信息体现对政府对市场行为的管理,B项正确。
举一反三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明代前期一直被禁止使用的白银在正统以后取代纸钞和铜钱成为主币,反过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材料二 早在美国独立前,北美地区和中国便有了贸易关系,中国的茶叶深受当地人民欢迎,中国的瓷器也已进入普通人家。但当时北美大陆的贸易为英国东印度公司所垄断,北美十三州的商人不能直接进行对华贸易,经过长期的艰苦的独立战争,北美十三州赢得了自由,这个松散的联邦面临着国库空虚,财政竭蹶的严重困难。英国仍然把美国当作敌国,对美国货物课以高额关税,不许其船只驶入加拿大与英属西印度群岛;法国、西班牙等也对美国实行贸易歧视;北美十三州的国内市场又十分狭小,所有这些情况迫使美国商人开辟新的海外市场。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东方,首先是中国。……“中国皇后”号首航成功燃起了新英格兰商人开拓东方市场,追逐利润的强烈愿望,在“中国皇后号”的带动下,美国社会很快出现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对华贸易热潮。
——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11-1949)》(上卷)
材料三 中美建交30多年来,双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24.5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4847亿美元,增长将近200倍。与建交时相比,双边经贸合作已发生质的变化,合作内容已从单一的贸易扩展到经济的各个领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3年上半年中美经贸合作简况》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影响明代市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贸易的历史背景及中美贸易的特点。(8分)
(3)根据材料三,新时期中美贸易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秦王朝经济生活的史料有限,后人回顾秦制,多持全面否定的态度。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简书10种,其中多有可以补充史料记载的珍贵资料,使史学界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若干具体情形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材料说明
A.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只能是相对的B.历史实践是检验历史认识的途径
C.文字史料必须与实物史料相印证D.多重史料印证可以还原历史真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宋之所以得行者,每造一界,备本钱三十六万缗(一缗等于一千文钱)……盖民间欲得钞,则以钱入库;欲得钱,则以钞入库……故钞之在手,与见钱无异。”材料反映了宋朝
A.实现货币统一B.已经发行纸币C.出现货币买卖D.商品经济发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84年,康熙帝颁布“开海”命令:“今海内一统,出洋贸易,得旨允行”。1717年,又以南洋地区“西洋泊船之所,藏匿盗贼甚多”,恐其结成反清势力为由,下令禁止南洋贸易。下列对上述现象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A.平定噶尔丹叛乱是“开海”的政治前提
B.“开海”“禁海”都是有限制的对外贸易
C.欧洲列强联合反清是“禁海”重要原因
D.康熙帝时期清朝政府开始推行海禁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图书的历史折射了文明的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多数学者认为雕版印刷创始于隋唐之际。唐代印刷活动主要用于印刷佛经、教材等书籍。《金刚经》由7张麻纸连成,印有楷体经文,图文精美。造纸中心成都、江浙一带成为印刷业较为发达地区。唐代后期,雕版印刷术已相当普及,印刷的书籍作为商品开始普及。据日本九世纪末史书记载,当时日本所存汉文图书多达一万六千余卷。
——摘编自白寿彝 主编《中国通史》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推动唐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概述唐代图书传播的积极影响。(10分)
材料二  1773年,乾隆帝下诏设馆纂修《四库全书》,历时17年,主要囊括了我国清代乾隆以前的历史、政治、宗教、哲学、天象、文艺等内容。乾隆帝趁编书之际,查禁焚毁书籍、石刻等,其数量几与《四库全书》中保存的相当。
——摘编自 王家范等 编著《大学中国史》等
1751—1772年狄德罗主持出版了《百科全书》二十八卷,无论在自然科学方面,还是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它都代表了18世纪的最高学术水平。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欧洲的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罗芃等 著《法国文化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库全书》和《百科全书》在社会影响方面的不同点。(8分)
材料三  1850—1904年中国译著概况简表
 
时期
译著类别
译著来源
 
总计
应用
科学
自然
科学
历史
地理
社会
科学
哲学
艺术
英美
日本
1850—1899
40%
30%
10%
8%
3.5%
85%
15%
567种
1902—1904
10.5%
21%
24%
25.5%
11.3%
16.8%
62.2%
573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1850—1904年中国译著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