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迄今为止,现代人类社会大致经历了三次大转变。按照日本京都史学派的奠基人宫崎市定的研究,中国的“唐宋之变”,是人

(2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迄今为止,现代人类社会大致经历了三次大转变。按照日本京都史学派的奠基人宫崎市定的研究,中国的“唐宋之变”,是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迄今为止,现代人类社会大致经历了三次大转变。按照日本京都史学派的奠基人宫崎市定的研究,中国的“唐宋之变”,是人类由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最为重要的标志,也揭开了现代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转变和大转型的序幕(第二次和第三次大转型分别为西方的崛起和社会主义的兴起)。
——胡鞍钢 王绍光 周建明 韩毓海合著,韩毓海执笔《人间正道》
材料二:李世民设计的“管理结构”是一种“三权分立”的均衡结构。
材料三:宋代统治者是“重商主义”者,太祖赵匡胤曾经表示 ,应“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享天年”,至神宗时,居然令众“政事之先,理财为急”,朝廷的价值取向与16世纪的欧洲皇室相当类似。
——材料二、三均摘自穆晓军著《财经简史——人类财经文明的演进和经验》
(1)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史实论证唐宋的“现代”大转型。(6分)
(2)用史实分析15至18世纪促使西方崛起的原因。(6分)
(3)社会主义的兴起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概括指出其在20世纪的俄国和中国的实践结果。(8分)
(4)你认为宫崎市定是采用何种史学范式立论的?试说明理由。(5分)
答案

(1)史实论证:政治: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三衙,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2分,任一个史实1分,论证1分)经济:土地买卖、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告的出现、货币经济的普及、货币的虑拟化(纸币的出现),促使市场经济的发达。(2分,任1个史实1分,论证1分。焦炭冶铁技术的突破和迅猛发展、造船与瓷器生产技术的突破,标志着第一次现代能源和制造业革命,陶瓷之路开辟一个由中国带动的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开始形成。若此答同样赋分。)文化:科举制度消灭了贵族制度开放了社会等级,(2分,史实1分,论证1分。儒家思想更专注于个人化思想性、民间文化发达、文艺复兴全面昌盛,三大发明定型和外传推动欧洲社会的转型。若此答同样赋分。)(此问满分为6分。)
(2)原因:经济: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西方崛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分,史实1分,分析1分)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民主制度的逐步建立,为西方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前提。(2分,史实1分,分析1分)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思想的不断解放,为西方崛起扫除了思想障碍。(2分,史实1分,分析1分)科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西方的崛起。(2分,史实1分,分析1分)(以上任答3点皆可,此问满分为6分。)
(3)实践结果: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因斯大林模式僵化长期得不到改变,最后失败。(4分,采点和采意给分)中国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4分,采点和采意给分)
(4)史学范式:文明史观。(2分)理由:从唐宋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文明成果得出结论。现代化史观。(2分)理由:从唐宋政治、经济、文化的今古变化(或现代化的特征)得出结论。全球史观。(2分)理由:从唐宋政治、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得出结论。
解析

试题分析:(1)该问题中唐宋的“现代”大转型是指唐宋时期的出现了现代社会因素,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总结即可。(2)紧扣该问题中的时间因素“15至18世纪”结合所学内容找出推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主要因素,即经济: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西方崛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民主制度的逐步建立,为西方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前提;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思想的不断解放,为西方崛起扫除了思想障碍;科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西方的崛起。(3)关于社会主义实践在俄国和中国的表现可以直接回答,即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中国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又进行了三大改造运动。(4)从材料四“中国的“唐宋之变”,是人类由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最为重要的标志,也揭开了现代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转变和大转型的序幕”说明该学者研究历史的角度是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
举一反三
明代商人王现曾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故王文贤墓志铭》)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B.经商和读书在方法上是一致的
C.商人要向读书人学习文化D.经商成功后可以去研究学问或做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福建“民安土乐业,……无凶年之忧”。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纺织、陶瓷、制茶、造船、冶炼、造纸、印刷等业都有长足的进步。宋朝廷大力鼓励商人出海经商,招引外商来华入贡、贸易。嘉祐年间(1056-1063年),福建对外贸易大增,“舶商岁再至,一舶连二十艘,异货禁物如山”。宋初虽严禁与高丽(今朝鲜半岛南部)、侯国(今日本)通商,但泉州一些海商仍以瓷器、丝织品等暗地私贩高丽。南宋时期,与福建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50多个。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福建地区对外贸易的特点,(2分)并分析其原因。(2分)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一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体制内”的因素有哪些?(3分)
材料三 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孟彦弘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必然的。但对具体的民族或地区而言,它们又不是都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
(3)结合近代中国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摘编自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期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奇观。
——摘编自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两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72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质量、商定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摘编自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四
宋代的都市化也反映货币经济的发展。宋朝铸造的铜钱超出唐朝的十倍以上,但仍不敷应用。在缺铜的情形下,宋真宗年间出现民间发行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后来为政府接办。
——摘编自孙隆基《鸟瞰中国千年史》
材料五
经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的转移,常常导致城市的盛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以后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五,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9分)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试以东京为例,简析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1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以来十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只有十来座,宋代发展到四十余座,洛阳、扬州、杭州、广州、鄂州、成都等都是当时繁华的大都市。这是由于 
A.宋朝人口迅速增长B.宋朝统一全国
C.商业经济空前繁荣D.小农经济的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交子始发于宋真宗时,四川的地方官和商人“患蜀人铁钱重,不便交易”,于是由十六家富户以各自资产作为保证主持发行。后因富户资本变化产生了纠纷,政府遂设益州交子务接管,“私造者禁之”,交子也从此成为四川等地的法定货币。这反映出当时  
A.宋代地方有相当独立的货币发行权B.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
C.政府官办专营能彻底避免纠纷D.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