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记载:“至正十一年(1352年)置宝泉提举司,掌铸至正通宝铜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行之未久,物价腾涌,价逾十倍。“由上述材料得出的正确信息是A.滥印

《史记》记载:“至正十一年(1352年)置宝泉提举司,掌铸至正通宝铜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行之未久,物价腾涌,价逾十倍。“由上述材料得出的正确信息是A.滥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史记》记载:“至正十一年(1352年)置宝泉提举司,掌铸至正通宝铜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行之未久,物价腾涌,价逾十倍。“由上述材料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滥印纸币引起通货膨胀现象B.白银尚未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纸币的发行不利于经济发展D.滥印纸币造成商品价格下降

答案
A
解析
B项未提白银的事,C项本身不全面,D项商品的价格应为上涨
举一反三
清朝前期,只允许广州一地进行对外贸易,且仅由十三行负责。清朝统治者之所以这样做,从根本上说是为了( )
A.保护男耕女织的封建自然经济
B.保持“天朝上国”的崇高尊严
C.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D.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朝后期,“末富居多,本富居少”的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 )
A.贫富分化日益加剧B.商品经济日益发达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这说明明代( )
A.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B.商业较繁荣但是缺乏竞争
C.上海已成为繁华的商业城镇D.政府已调整重农抑商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右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

①商业交易受到严格控制   ②城市功能以军事为主   ③是当时
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 ④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