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同一个符号,走近它,可以领略那些历史的沉淀、感受到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都长安,是一座拥有近百万人口的东方世界的大都会

城市如同一个符号,走近它,可以领略那些历史的沉淀、感受到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都长安,是一座拥有近百万人口的东方世界的大都会

题型:山东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城市如同一个符号,走近它,可以领略那些历史的沉淀、感受到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都长安,是一座拥有近百万人口的东方世界的大都会,许多国家的使节、学者、商人、僧侣聚集在这里,使长安成为各种文化展示的舞台,呈现出一派“九天阊 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景象。——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这是某同学学习的过程:     
观察图1,获取相关信息:“长安城布局左右对称,呈棋盘形状”;形成认识:体现了当时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高超技术。  
图1
(1)请阅读上述材料、依照学习范例,写出你获得的信息和认识。
信息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英国的曼彻斯特从一个瘟疫肆虐的乡下小镇演变成工业重地,得益于运河和蒸汽机驱动的棉纺厂。18世纪60年代,第一家棉纺厂创立,1802年发展到52家,到1830年达到99家。1776年,曾将60年代开工兴建的第一条运河延至利物浦海港,开通远海。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当时的棉都曼彻斯特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此曼彻斯特及整个世界的面貌改观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 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工业城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  上海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
答案
举一反三

①19世纪40年代英租界

②19世纪60年代江南制造总局炮厂

③20世纪90年代浦东
(1)信息一:长安城是人口近百万的大都会;认识:体现大一统王朝的宏伟气魄。信息二:长安城是开放的国际大都会;认识:这是一个多种(元)文化融汇的中心。 
(2)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科学技术的发明;蒸汽机广泛应用;棉纺织业的发展;铁路、水陆等交通运输的发展;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大批工厂的兴建;世界市场的扩大。 
(3)事件:鸦片战争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影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冲击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变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标志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促进民族工业的出现 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4)内因素;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外因素: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下图是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平面图,从城市布局上可看出其功能呈现出的变化是
题型:安徽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江苏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江苏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山西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广东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市坊融为一体②雕版印刷首创③儒家信仰重建④世俗文学兴盛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市坊融为一体②雕版印刷首创③儒家信仰重建④世俗文学兴盛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宋代词人周邦彦在《少年游》中提到“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这反映宋代: 
[     ]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B.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        
C.手工艺高超和专业市镇兴起           
D.商帮势力崛起
古书记载,南宋杭州城“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官巷……食物店铺,人烟浩穰。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这反映了当时该城
[     ]
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               
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
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                 
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