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时期开始直至清朝前期,“重农抑商”政策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对这一问题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使商

从战国时期开始直至清朝前期,“重农抑商”政策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对这一问题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使商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从战国时期开始直至清朝前期,“重农抑商”政策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对这一问题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使商品经济被轻视
B.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必须关心农民的利益
C.农业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D.国家人口以农民为主,商业没有广阔的市场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再现再认历史史实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它的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因此A、C、D表述符合史实;B表述不合史实,符合题意,故选B项。
举一反三
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时势”指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B.“安于现状”说明了农耕经济的繁荣
C.“隔绝于世”表明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关于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西汉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此设有市舶使
B.两宋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C.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
D.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更加繁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D.统治者“以民为本”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  )
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
B.废除了海禁政策
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
D.取消了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限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