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说:“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路,若辈悉健有力,势不肯搏手困穷

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说:“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路,若辈悉健有力,势不肯搏手困穷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说:“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路,若辈悉健有力,势不肯搏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触网不敢归,又连结远夷,向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
A.抑商的必要性B.“海禁”政策的恶果
C.小农经济的脆弱D.明朝社会矛盾的激化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海禁”政策。“不得下水”指的是明朝政府实行禁海令。沿海一些人“连结为乱……连结远夷”的情况说明这一政策产生了消极影响。故答案为B。
举一反三
“唐朝时在广州设置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清朝时则在广州设置‘十三行’,统一经管对外贸易。”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信息是(   )
A.中国古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中国古代政府完全垄断了对外贸易
C.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不断萎缩D.广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  )
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嘉庆二十二年,清廷谕令皖、浙、闽三省巡抚,“所有贩茶赴粤之商人……水禁出洋贩运”,“别经发觉……除将守口员弁严参外,并将该巡抚惩处不贷”。“谕令”所体现的经济观总受到时人批评,其批评依据合理的是
A.茶叶出口可缓解国内市场压力B.参与交流以推动制定经贸规则
C.贸易保护并不能消除市场竞争D.发展外贸可适当增加财政收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洪武二十八年规定,凡洪武二十七年以后新垦的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若有司增科扰害者罪之”。这些措施
A.鼓励垦荒,扩大播种面积B.可以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
C.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D.降低赋税,减轻农民负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