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心理学家认为人一生的发展有阶段性的关键期,区域文明的发展亦是如此。1750—1850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1917—1937是苏式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心理学家认为人一生的发展有阶段性的关键期,区域文明的发展亦是如此。1750—1850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1917—1937是苏式社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心理学家认为人一生的发展有阶段性的关键期,区域文明的发展亦是如此。1750—1850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1917—1937是苏式社会主义文明诞生走向强大的关键时期。
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   ……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三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进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期间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礼单一(英国):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军事装备有步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礼单二(中国):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材料整理
材料四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推动1750—1850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三比较礼单一、二,提取两项关于18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进程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8分)
(3)面对西方文明的压力,斯大林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材料四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6分)苏联的特色工业化道路开创出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是什么?(1分)
答案

(1)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成功,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文化的繁荣与发展。(6分)
(2)信息1:由1793年这个事件背景可知,中、英两国外交目的不一样。(2分)
说明:英国所处资本主义阶段,目的是试图通过外交打开中国市场,而清政府仍奉行朝贡外交,说明闭关锁国。(2分)
信息2:英国礼单有蒸汽机、棉纺机和先进的军事武器等,中国礼单主要以手工业和农产品为主。(2分)
说明:英国已进入工业文明阶段,而中国仍是农耕文明。(2分)
(3)道路:从发展轻工业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到重工业);逐步实现工业化。(2分,答出从轻工业开始,由轻工业到重工业也可以。)
说明:17世纪初,英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18世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首先从纺织业轻工业领域开始,1840年前后随着机器制造业建立完成。1870年前后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化工工业等重工业发展起来,英国工业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实现了工业化。(6分,看学生回答酌情给分。)
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1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归纳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时间“1750—1850”,结合时代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归纳概括即可。第(2)问,考查阅读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信息的归纳的可以从两国交往的目的以及礼单的内容两个方面归纳即可,结合两国的实际情况、外交政策及时代背景进行归纳说明即可。第(3)问,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以及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第一小问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可知“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从发展轻工业开始;第二小问联系英国的两次工业革命可知都是从从轻工业开始,由轻工业到重工业,如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首先从纺织业轻工业领域开始,1840年前后随着机器制造业建立完成。1870年前后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化工工业等重工业发展起来,英国工业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实现了工业化;第三小问联系斯大林模式的具体内容可以归纳出崭新的发展模式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
举一反三
有学者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这说明此时中国
A.经济总量与劳动生产率在增长B.经济总量在世界处于落后地位
C.经济增长以传统的方式来实现D.经济类型和总量实现新的突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观点中,与其他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明清两代实行闭关锁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封关闭疆,一概禁绝外商来华贸易
B.落后于世界潮流
C.其目的在于防范西方殖民入侵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存在是其深层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思想,下列内容与此思想不相符的是
A.“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B.“盐铁官营”
C.“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
D.“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