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备臣,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  ──《论语》材料二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帮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备臣,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  ──《论语》材料二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帮

题型:0116 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备臣,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  ──《论语》
材料二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帮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材料三 在中国的王道,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相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鲁迅《关于中国的二三事》
材料四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得当之处);亘古亘今,不可移意,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五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其不同的政治主张和相同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依据材料三,鲁迅指出了怎样的实质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五指出朱熹和李贽的观点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今天对待儒家思想的基本态度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同点:孔子重“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韩非子重刑,强调用重刑治世。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方案。
(2)鲁迅认为无论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思想,两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 (3)朱熹认为孔子的思想言论是不可变更的,李贽却认为不能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这种不同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了怀疑和动摇。
(4)采取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举一反三
《论语·先进》记载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这段话提倡的教学方法是  [     ]
A、启发诱导
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
D、学、思结合
题型:0116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由此,他比喻 [     ]
A.人性生来就是恶的       
B.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
C.环境和教育对人成长很重要   
D.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兼用法治
题型:0116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同学写关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文,最可能引用下列哪句名言 [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题型:0116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不符合思想家对世界本原的认识的是  [     ]
A、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   
B、孔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仁”
C、朱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   
D、李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阴阳二气”
题型:0116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后世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16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