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维明著书说,“东亚的发展虽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却不只是西方模式的翻版,都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儒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理解正确的是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起决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杜维明著书说,“东亚的发展虽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却不只是西方模式的翻版,都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儒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理解正确的是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起决定作用 | 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 | 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 D.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明 |
|
答案
D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信息含义是尽管东亚文化深受西方文明的影响,但儒家思想在其中依旧发挥了积极作用,答案选D,A B C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高考中以往较多地侧重在其对中国社会和历史文化传统的深远影响,而该题则侧重于其对世界的影响,尤其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地均在开设孔子学院,这一举措与此紧密相联,以后的高考中会加大对此方向的考查,希望引起注意。 |
举一反三
(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朱文公文集》 材料三 明末清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为:①八股取士,使读书人只知道诵读经书,严重脱离社会现实。②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弃农经商现象日益增多。③君主的横征暴敛和专制统治加剧了社会危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举两例)(4分)。 (2)简要说明秦汉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的?(4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朱熹是如何发展儒学的,其地位如何?(4分) (4)根据材料三的社会背景,明清之际思想界出现了什么新变化?有何局限?(4分) (5)据上,儒家思想地位的变迁取决于哪些因素?(4分) |
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 )A.不断修改自身的学说 | B.保持传统思想不变 | C.吸收其他思想补充发展自己 | D.压制其他思想发展 |
|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朱熹 材料三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材料四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材料五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王淑臣 《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三,归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变化的过程。(6分) (2)根据材料四,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五,指出儒学对韩国的影响(2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2分) |
阅读下列材料:(共9分) 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3分)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2)根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2分)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1分)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3分)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时务学堂师生问答 杨树谷(学生)问:孟子曰:“无罪而***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读书至此,不免有疑问。夫委贽为臣,当临难无苟免,何得不谏君于过,而竟去云乎哉?虽曰当时人主不足以有为,而臣道不可不尽也明矣。孟子之意究竟何如? 教习梁(启超)批:《记》曰:“非特君择臣也,即臣亦择君。”又曰:“君使臣以礼。”夫臣者也,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决不为怪异也。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凡国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奴颜卑屈以容乐于其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至于今日,士气所以萎靡不振,国事所以衰,罔不由是。此实千古最大关键矣。其亦未闻孟子之大义焉耳! 问题 你认为杨树谷产生这种疑问最直接的依据可能是什么?(3分) 梁启超是通过什么方式进一步论证孟子关于君臣关系思想的?(4分) 结合秦汉以来的历史,你认为梁启超的分析有没有道理?在你看来时务学堂师生以此为题展开议论的真实用意何在?(6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