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有何主要不同( )A.讨论主题不同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C.价值取向不同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国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有何主要不同( )A.讨论主题不同 | 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 C.价值取向不同 | 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
|
答案
B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智者学派和儒学思想的理解。A C是它们的主要内容不是背景。D项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题意。所以选B。 |
举一反三
(16分)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的传播,但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沉沉浮浮,历经风雨。今天,儒学再次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被中外学者高度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论语·为政》 材料二 李斯上奏“非秦纪皆烧之,……天下敢藏有《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今非古者族……” ----——司马迁《史记》 材料三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康有为揭起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用西学对其进行改造,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的缔造者,把经典改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理论的载体。康有为之所以能这样做,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康氏所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研究》 材料五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六 中共中央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是现阶段党的重要工作;……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把握正确方向,……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是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治国理念?在当时为什么不可能实现?(3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待孔子学说(儒学)的态度各是什么?(2分)当代史学家冯天瑜称董仲舒为当时的“群儒之首”,董仲舒对儒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利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原因?(3分) (4)材料五反映了鲁迅对儒学的什么态度?(1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分) (5)依据材料六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现文化强国?(2分) |
当今,儒家思想的许多优秀部分不仅对中华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被东亚一些国家民族所吸纳,被世界所推崇,这表明( )A.儒家思想已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 B.人类社会的文化最终会走向统一 | C.优秀的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 D.世界文化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列是五段有关儒学的言论: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四、“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五、“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1)分别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据材料概括其思想主张。(7分) 材料二、黄宗羲说:“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2)材料二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简要分析这一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3分) 材料三、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3) 材料三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指出其主要意图。(3分) 材料四、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4) 据材料四,指出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3分) |
儒家思想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中的主要表现 ①大一统 ②存百姓 ③工商皆本 ④以德治国 |
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3分) 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2分) (3)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有什么积极意义?(2分)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4)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2分)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本质是什么?(2分) (5)理学是怎样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的(4分)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务行。 (6)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