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最符合李

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最符合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最符合李贽原意的是
A.统治者必须以果断的措施实现自己的政策
B.李斯作为宰相,其所作所为无可厚非
C.思想上的统一必须服务于政治上的统一
D.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对秦代焚书坑儒事件的评论,这里虽然认为焚书下手太毒,但结合当时社会背景“战国横仪之后”进行统一是势在必行的“势必至此”,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基本上给以肯定,认为李斯建议秦始皇焚书是符合大一统的历史潮流的,思想上的统一必须服务于政治上的统一,故应选择C。
举一反三
下列属于顾炎武的观点是(  )
A.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明朝皇帝“以一人私天下”D.天下为主,君为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李贽的“离经叛道”主要体现在
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迷信孔子思想
C.主张工商皆本D.主张物质第一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该思想是 (    )
A.经世致用思想B.君民共主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3分)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方兴未艾;与此同时,中国的民主思想却稍纵即逝,未能汇成推动社会变革的洪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投身政治洪流,抨击专制政治,倡导民主思想。……在政治上,处理君臣关系与君民关系时,以天下为主,以人民为主;在学术上,提倡学术自由,“是非决于学校”,提倡百家争鸣,“殊途百虑”,反对依样画葫芦。
—— 摘自樊树志《国史精讲》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大胆的否定,提出了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对剥夺人权的暴君政体进行激烈的抨击。孟德斯鸠建议实行立法、行政及司法三权分立制,同时还强调了三种权力互相牵制的重要性。……卢梭的思想更为激进,他在呼吁实行民主制的同时,提倡起义或革命的权利。
——摘自冯国超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    17世纪时期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比较充分和成熟,产生了较为强大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者和教会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所以法国启蒙思想从一开始就流行起来,并迅速波及欧美。……同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还没有出现资产阶级,李贽等只是封建知识分子中的“异端”。中国长期以来,受儒家思想的统治,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文化高压政策,新思想很难传播,更何况这种思想是反封建的呢!再者,清初统治者通过采取一系列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稳定小农经济的措施,使封建统治相对而言比较稳固。
——摘编自邓建文《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之比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黄宗羲和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的相似之处。(2分)
(2)材料一、二思想兴起的时代背景有何相同之处? (2分)
(3)相较于材料一,法国启蒙思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结合材料二予以简要说明。(3分)
(4)法国启蒙思想不仅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而且具有广泛深远的国际影响,明清时期新思想却未能促成中国社会的转型。依据材料三,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论断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含有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②反映了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③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④直陈“天下为主,君为客”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