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13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3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屈原《离骚》
材料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材料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1)以上三位人物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著名诗人。请分别指出其文学作品的体
裁。(3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屈原的诗歌体裁的主要文学特色和他的代表作。(4分)
(3)从材料二、三看,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4分)
(4)从以上描述中,你从中能得到哪些认识?(2分)
答案

(1)屈原:楚辞;李白:唐诗;辛弃疾:宋词。(3分)
(2)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2分)《离骚》。(2分)
(3)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
时代精神。(2分)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国家分裂,政府苟且偷安、外族侵扰的特征,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2分)
(4)诗歌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
(2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中国古代诗歌的有关内容。(1)通过材料本身的特点和作者就可以作出判断。(2)屈原诗歌的主要文学特色:楚辞不是整齐的四言体,句式自由灵活,句末常带“兮”字;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句中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屈原的《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抒发了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感。(3)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李白生活在唐朝繁荣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科举制度的实行使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充满了自信乐观和昂扬进取的精神。南宋辛弃疾的作品表现出渴望收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民族的屈辱、山河的残破和民众的苦难激发了诗人们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诗歌作为思想文化是对但是政治经济等社会背景的反映,同时它又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所决定的。可以看出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辨证关系。
举一反三
下列关于文学体裁“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汉朝流行
②以楚辞为基础
③赋大多篇幅较长,东汉则大多较短
④西汉的赋以抒情为主,东汉的赋大多用华美的辞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
宋词和元曲的繁荣、世俗文学的出现是宋元时期文学发展的特点。形成此特点的主要社会原因是
①小农经济的发展      ②市民阶层精神生活的需要
③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 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
A.①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同学们在阅读古代的名人名言时,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会经常吟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天生我材必有用,天下谁人不识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宋词、唐诗、楚辞
C.汉赋、唐诗、元曲
D.宋词、唐诗、汉赋

有一幅对联写道:“四壁云山开醉眼;一楼风月话诗仙”,“诗仙”之所以被称作“仙”,主要是因为:
A.其创作内容充实,感情丰富,语言刚健质朴,为唐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B.其作品艺术技巧高超,揭示了唐朝由生到衰的历史
C.他提倡诗歌改革,作品充满了浓厚的现实主义风格
D.其创作风格雄奇豪迈、语言明快生动,达到了诗歌艺术的高峰

在表现手法和风格上与李白的诗相近的明清小说是(   )
A.《三国演义》B.《西游记》
C.《红楼梦》D.《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