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

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出自 英国的某个法律文件)
材料二 美国制宪者采纳了英国的代议制度,他们称之为“共和”。在“民主共和主义”的影响下,他们既注重权利的平等。又时刻防止专制权力的出现。前者如民众投票权方面,选民的财产资格得到放宽,小州在参议院中获得了平等的代表权。后者则主要表现在分权和制衡方面,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在联邦政府内实现了三权分立。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体现的是英美两国的政治制度,两国分别建立了哪种类型的资本主义政体?确立的法律依据分别是什么?(4分)
(2) 分别比较英、美两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不同。(从国家元首及产生方式、实际权力和政府首脑及产生方式方面比较)(8分)
(3) 到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有何积极意义?(4分)
(4)英美两国的政治体制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请结合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4分)
答案

(1)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共和制。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
(2)国家元首不同:国王——总统;国家元首产生方式不同:世袭——选民选举;国家元首的实际权力不同:无实权——有实权;政府首脑不同:首相——总统;政府首脑的产生方式不同:议会选举中的多数党中产生——选民选举。
(3)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繁荣。
(4)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君主立宪制,领导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了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
解析

试题分析:(1)政体形式:根据材料一中的“议会”、“国王”等信息可以知道这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根据材料二中的“民主共和主义”、“联邦政府内实现了三权分立”等信息可以知道是实行的民主共和制。法律依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这是基础知识,比较容易。英国是《权利法案》,美国则是1787年宪法。
(2)不同:这一题考查学生对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的基本内涵的理解和比较能力。材料要求从国家元首及产生方式、实际权力和政府首脑及产生方式方面比较,所以只要按照比较项目依次写出即可。即国家元首不同:国王——总统;国家元首产生方式不同:世袭——选民选举;国家元首的实际权力不同:无实权——有实权;政府首脑不同:首相——总统;政府首脑的产生方式不同:议会选举中的多数党中产生——选民选举。
(3)积极意义:这一题考查代议制的影响这一基础知识。只要是对代议制有一定理解即可回答。作为资产阶级掌权后的重要政治体制来说,其影响主要应该从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角度回答。政治上,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经济上,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繁荣。
(4)说明:因为要求回答的是英美两国的政治体制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表现,即史实方面的表现。所以需要结合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史实来考虑。根据所学知识不难知道,由于维新派是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所以在中国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革命派则效仿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在中国掀起了辛亥革命,最终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终规定实行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
举一反三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5分)“议会”,英文Parliament,来自法文的Parlement,是“讨论”的意思。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行步入民主化之路的英国人是靠一系列的事件形成的习俗、惯例或“先例”,艰难而渐进地走上宪政之路的。
材料一 阅读下列表格
年代
事 件
1215年
约翰王签署《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
1258年
亨利三世被迫接受“贵族请愿书”即《牛津条例》,承认了议会独立于国王并定期开会的法定存在。
1295年
爱德华一世为筹集军费召集了“模范议会”并使之成为惯例。
1327年
议会通过了《斥国王书》,全体议员一致同意废黜爱德华二世,立其长子为国王,从而开创了议会弹劾国王的先例。
1343年
在议会内部逐渐区分上、下两院,即贵族院和平民院。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的国王仍掌控行政大权,议会成为完全主宰尚需时日。1690年3—4月,英国议会《财政法案》将“国王靠自己生活”转变为“国王靠议会生活”;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这样,随着议会、内阁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责任内阁制最终形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革,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净尽,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君主制逐步形成。
材料三 工业革命后,英国许多地区和城镇衰落,人口锐减,变成“衰败市镇”,但仍保持一律选派两名议会代表的传统权利,而新兴工业城市却无权选派代表。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争取选举权为目的的激进运动,以争取国会选举改革;工人阶级也掀起争取普选权的斗争。
1831年辉格党(自由党的前身)内阁提出改革法案,主张取消衰败选区……空出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降低选民资格。经过反复激烈斗争,终于在1832年通过,英国选民增加了22万人。19世纪中叶,英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再次掀起争取国会选举改革的斗争,……这次改革使选民人数由l 35.9万人扩大到了245.5万人。1884年自由党格莱斯顿内阁使……选民人数从255万增加到450万。
1885年议会又通过重新分配议席法案,该法案的实施使英国议会选举接近于比例代表制原则。
——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3世纪初到14世纪中期英国社会政治的基本特点。(4分)
(2)1649年英王查理一世被议会宣判死刑,推上断头台;1660年流亡海外的查理一世的儿子被同意回国,登上王位,称查理二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造成查理一世和查理二世不同命运的背景。(4分)并据此判断,英国议会处理与国王关系的出发点是什么? (2分)
(3)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权力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向。(3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责任内阁制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影响。(3分)
(5)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及原因。(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杨小凯在《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道: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作者所说的控制 “控制者”的办法是指
A.分权制衡B.虚位元首C.议会权力至上D.责任内阁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人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有变化,只是议会发生的变化
B.革命后议会与国王共同掌权,二者之间是平等的
C.革命只是改变了统治形式,本质没有改变
D.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位置,而且发生了质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B.议会在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C.议会拥有立法权D.议会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