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2日至4日,伊丽莎白女王出访德国,活动频繁。女王的这趟舟车劳顿没有白费,德国媒体称其为“抚平了英德二战恩怨的和解之行”。 由此可见,女王的这趟“

2004年11月2日至4日,伊丽莎白女王出访德国,活动频繁。女王的这趟舟车劳顿没有白费,德国媒体称其为“抚平了英德二战恩怨的和解之行”。 由此可见,女王的这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04年11月2日至4日,伊丽莎白女王出访德国,活动频繁。女王的这趟舟车劳顿没有白费,德国媒体称其为“抚平了英德二战恩怨的和解之行”。 由此可见,女王的这趟“舟车劳顿”表明其在英国国家政治生活中(    )
A.虽然“临朝不理政”,但可以处理一定的外交事务
B.代表英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C.无所事事,只是其个人行为
D.作为国家元首,可以处理国家大事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不对,错在“可以处理一定的外交事务”;C不对,女王毕竟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代表国家;D不对,英国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只有B符合题意。
点评:英国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是国家元首、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②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由内阁掌握行政并对议会负责,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利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举一反三
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取消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地区”的议席,另外31个人口在2000至2004之间的选区分别减少一个议席,空出的143个席位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这反映出(    )
①工业革命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新兴工业城市拥有越来越多的选举权
③人口向工业城市集中、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断增强
④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际表明(    )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变
B.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掌国家大权,二者是平等的
C.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地位,而且发生了质变
D.革命前后人民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都处于无权地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第一条:第一款 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七款 ……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递合众国总统,由总统审批。倘若……该议院的议员以三分之二仍然通过法案,该法案成为法案。
第二条:第一款 行政权力赋予总统,总统任期四年……第二款  总统有权缔约和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三分之二的人赞成,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同意后,任命大使、最高法院的法官……
第三条:第一款 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美国《1787年宪法》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形成了什么政治体制?该政体是如何逐步实现有效控制王权的?(6分)
(2)指出材料二中宪法所反映的原则,并根据材料具体说明这种原则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的?(不得照抄原文)(7分)
(3)英国和美国政体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优点。(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对两国政体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①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                ②规定的国体形式
③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            ④规定的政体形式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