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D.民主政治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从材料提供的一组时间和发展特点,即洋务早期(六七十年代)初开、清朝末年(19世纪末)移风、民国初年(20世纪初)飙转豹变,可以判断出这个时间段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吻合,特点相似。故选A。B项错误,近代传媒的发展并未经历着这样的一个发展阶段;CD项错误,政治和思想领域里的变革开始是从19世纪末期开始的。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在甲午战后得到初步发展,属于天下移风时期、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是飙转豹变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衰落萎缩时期。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举一反三
材料一 公元前1年,汉哀帝一次就赠送匈奴单于“衣三百七十袭、锦绣缯帛三万匹、絮三万斤。”
材料二 今棉之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 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20年间,进口纱布的单价售价下降了25%左右,棉布的进口量增加了27%。洋布开始以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中国沿海以及内地农村的广大市场。到90年代出现了“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
材料四 1872年,侨商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该厂投产后,“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请回答:
(1)读材料一,丝绸之路开通后,我国的丝绸不断外销,为中国赢得了什么称号?(2分)
(2)读材料二,比较各种衣被原料,说出棉布后来居上盛行一时的原因。(2分)
(3)读材料三,出现上述局面的原因是什么?(4分)
(4)读材料四,继昌隆缫丝厂等同类企业的出现,说说这些企业出现的背景是什么?(3分)简要概述其在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发展历程(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95年7月19日清政府发了一道上谕:“迭据中外臣工条陈时务……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各矿、折南漕、减兵额、创邮政、练陆军、整海军、立学堂,大约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此应及时举办。”以下对该上谕的解读正确的是(    )
(1)该上谕发布的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的失败
(2)表明清政府对民族资本的政策由压制到放宽
(3)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独立发展的机会 
A.(1)(2)(4)B.(2)(3)(4)C.(1)(4)D.(1)(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95年,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大生纱厂。1898年,张謇通过两江总督刘坤一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20400锭领回,作为官股,“按年取息,不问盈亏。”次年春开始生产。厂区周围是产棉区,原料廉价。据此材料分析,下列不是大生纱厂兴起条件的是(  )
A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B封建政权的暂时支持
C周边社会条件的优越   D 外国资本的大力支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他“是一位伟大的失败英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该人物
A.创建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参与戊戌变法,创办民用工业
C.领导辛亥革命,制定民国《临时约法》
D.兴办大生纱厂,力举实业救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
A.明朝中后期B.两次鸦片战争之间C.洋务运动时期D.戊戌变法之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