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中国)皇帝自古以来便是首席大祭司,由他来祭天,祭祀天上的神和地上的神。他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中国)皇帝自古以来便是首席大祭司,由他来祭天,祭祀天上的神和地上的神。他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中国)皇帝自古以来便是首席大祭司,由他来祭天,祭祀天上的神和地上的神。他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注:在18世纪的法语中,“哲学家”一词含义大体上是贤能的智者,并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对哲学有专门研究的学者。)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中国的法律和伦理道德融为一体,因而深入人心,成为民众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从而减低了法律的严酷冷峻,增加了人情味。……除了惩治罪恶,中国法律还褒扬善行:“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扬善行。”
材料二 (孟德斯鸠)后来改变了看法,毫不犹豫地把中国归入专制主义行列。……中国没有强大的教会能与皇帝抗衡,恰恰相反,宗教势力往往需要皇帝的支持,所以中国的皇帝实际上集政权和教权于一身,可以凭借其双重权力为所欲为。……中国的法律往往与习俗相混,判断是否违法并无严格的依据.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最终都要取决于皇帝的意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这就是说,皇帝不但是最高行政长官,同时也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司法长官。……因此结论只能是:“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以上材料均出自许明龙著《欧洲18世纪“中国热”》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说明伏尔泰、孟德斯鸠眼中的中国形象。(12分)
答案
中国形象:伏尔泰:开明专制。孟德斯鸠:专制国家。(4分)
依据:伏尔泰:皇帝的英明、睿智(或贤能的君主);法律与伦理相结合,以扬善为主要作用(或仁义的法律)。(4分)
孟德斯鸠:君主集政权和教权于一身;法律取绝于君主意志,君主掌控最高立法和司法权。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材料比较长,需要仔细的阅读材料,找出材料的中心思想。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伏尔泰赞扬中国的政治体制,认为皇帝是贤能的君主,同时中国的法律除了惩罚犯罪,还能褒扬善行,材料二中孟德斯鸠认识与伏尔泰相反,认为皇帝专制集权,法律最终维护皇帝的意志。二者的看法的不同反映了他们把中国的体制作为了他们反对教权和王权的工具。
举一反三
18世纪某位西欧思想家说:“全体公民既然是人人平等的,所以全体就可以规定什么是应该做的事,同时又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去做自己不做的事。这是使政治体得以活动与生存的必不可少的权利;主权者在创立政府时赋予君主的,也正是这种权利。”他阐述的是
A.社会契约说B.三权分立说
C.君主立宪说D.法律至上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人让·梅叶说:“人们必须仅只遵循人类的理智和智慧的法则……因为这样的做法比起他们迷信的宗教中的一切虚伪规则和荒唐的仪式来,要给所有的人们肉体上和精神上带来多过千百倍的幸福、快乐和安宁。”他的意图是
A.揭露封建神学世界观的虚伪B.掀起改革封建宗教的巨浪
C.确立“人是万物尺度”的信条D.号召人们与迷信专制作斗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748年孟德斯鸠出版了《论法的精神》。在书中,他把一个运转良好的君主政体与“宇宙系统”作了比较:在宇宙系统中存在着“一种吸引力”,它能够“吸引”所有物体趋向“中心”。这说明
A.科学进步往往先于思想革命B.科学进步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
C.人文主义导致科学革命发生D.科学进步往往是思想革命的结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启蒙运动时期,某书提出的行政、立法和司法分立,相互制衡,保障公民自由这一脍炙人口的理论为历代资产阶级所啧啧称道。该书作者(   )                 
A.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反对君主制
B.指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C.认为国家是自由人民订立的社会契约的产物
D.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大胆求知吧!”是下列哪次运动的口号(   )
A.文艺复兴运动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新文化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