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时 间事   件1500年葡萄牙宣布巴西为殖民地;达芬奇开始创作《蒙娜丽莎》1501~1504年哥伦布第四次远航发现中美

(2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时 间事   件1500年葡萄牙宣布巴西为殖民地;达芬奇开始创作《蒙娜丽莎》1501~1504年哥伦布第四次远航发现中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 间
事   件
1500年
葡萄牙宣布巴西为殖民地;达芬奇开始创作《蒙娜丽莎》
1501~1504年
哥伦布第四次远航发现中美州
1510年
葡萄牙占领印度西海岸重镇果阿,次年占领马来半岛重镇马六甲
1513~1514年
拉斐尔创作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
1517年
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1524年
西班牙殖民者科尔特斯征服墨西哥
1536年
加尔文出版《基督教原理》
1561年
英国开创了历史上的“三角贸易”
1564年
米开朗基罗逝世
1566~1609年
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荷兰独立
1587年
金融界公认的第一家近代银行出现在意大利
1588年
英国在大西洋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600、1602年
英国、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
1601年
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作品《哈姆雷特》问世
1607年
英国在北美大陆建立了弗吉尼亚殖民地
1609年
世界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荷兰诞生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41年
荷兰从葡萄牙手中夺取马六甲,将西班牙人逐出台湾
1648年
新教取得与天主教平等地位
材料二 吾国自通海以来……自乐观者言之,倘无甲午(中日战争)庚子(八国联军侵华)两次之福音,至今犹在八股垂发时代。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1)根据材料一,归纳16—17世纪中期西欧社会政治、经济、思想以及对外关系方面的表现,(11分)这些表现对欧洲社会转型起了怎样的作用?(2分)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政治经济历史进行论证。(10分)
答案

(1)表现: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2分)
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3分)
思想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动摇。(3分)
对外关系方面,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列强对落后国家进行殖民掠夺和殖民统治。(3分)
作用:推动了欧洲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2分)
(2)观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转型)。(1分)
政治:民族危机加深;(1分)民族资产阶级先后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清政府发起新政和预备立宪,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4分)
经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清末新政鼓励兴办实业,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第一问中的“西欧的表现”问题,可从表格中选取相对应该的内容根据时间来分析,表格中主要反映的内容是西欧在中世纪时期社会资本主义萌芽在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反映,依据表格内容进行分类归纳即可。这些表现对欧洲社会转型起的作用可以先逐一分析,然后归纳总结出整体的影响,即是推动社会的转型,由封建社会逐步转向资本主义社会。
(2)考查学生对古文的翻译能力,解决此问题首先看材料的出处,解决材料作者的阶级立场与思想主旨,其次是看材料的核心内容,材料的核心内容是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与八国联军侵华中国还会在封建社会的道路上,但学生答这个点是要注意不要直译这个问题,要正确理解作者对这两次帝国主义家国侵华的作用评价,他只是在阐述侵略战争在客观上对中国近代化进程起到的作用。
举一反三
“这一时期西欧就象一个融汇了新的科学发明的小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且靠借贷运转,甚至仍在亏损;但企业的前景是光明的,只要不出现大的失误,必将成为资产雄厚且利润丰厚的大企业。”材料反映了
A.西欧资本主义的崛起B.高利贷资本的出现
C.科技成为企业的先导D.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R.R.帕尔默的著作《现代世界史》写道:“如果一个人的曾祖父早年把土地出租,收取固定的货币金额地租,他的收入实际上是下降了些。但是那些从佃户那里接受实物地租(如若干葡氏耳小麦或大麦)的人,或自己经营地产者,就能按现价出售他们的实际农产品,从而增加自己的货币收入。”由此可以推断,新航路开辟后西欧
A.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B.封建制度已经完全解体
C.商业革命推动资本原始积累D.地主和佃户矛盾不断激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那时(15世纪束)的欧洲正如一位作家所描绘的那样,象一个靠他人‘通过墙上的裂缝喂养的巨人’。但是,这位巨人的力量和知识正在增长,牢狱的围墙已不能长久地禁锢住他。”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裂缝”说明东西方商路畅通
B.“巨人”仍处于中世纪的黑暗中,丝毫看不到光明
C.“牢狱”指的是封建神学的束缚
D.“巨人的力量”主要指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美洲白银产量与流向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19C中外贸易货值表
年份
进口
出口
出\入超
1871—1874
66 1 05 041
71 484 090
(出)4 379 049
1887—1889
112 643 649
91 736 369
(入) 20 907 280
1892—1894
149 522 309
115 773 453
(入) 33 748 856
——赵矢元《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西方经济最初在亚洲经济列车上买了一个三等厢座位,然后包租了整整一个车厢,只是到了19世纪才设法取代了亚洲在火车头的位置,名副其实贫穷可怜的欧洲人怎么买得起亚洲经济列车上哪怕是三等车厢的车票呢?欧洲人想法找到了钱,或者是偷窃,或者是勒索,或者是挣到了钱。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中①②两个环节贵金属和商品的流动状况,分析环节①对欧洲社会的主要影响和环节②中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10分)
(2)概括材料二中国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阶段中国和欧洲之间贵金属和商品的流动情况。(10分)
(3)指出材料三对亚欧经济地位变化的认识。(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世界文明史》中说:“人类疾病的病源首次具有了国际性,那些以往与世界其他地区相隔绝的各个民族,在疾病爆发时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因为他们的体内不具备对某些疾病的免疫力。”这种情况发生在
A.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B.罗马帝国时期
C.新航路开辟后D.工业革命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