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分)阅读“舌尖上的历史”,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随着需求量的不断上升,糖价越来越贵,欧洲人的钱都被穆斯林商人赚走了。他们急需找到新的热带土地用来种

(18分)阅读“舌尖上的历史”,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随着需求量的不断上升,糖价越来越贵,欧洲人的钱都被穆斯林商人赚走了。他们急需找到新的热带土地用来种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8分)阅读“舌尖上的历史”,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需求量的不断上升,糖价越来越贵,欧洲人的钱都被穆斯林商人赚走了。他们急需找到新的热带土地用来种植甘蔗,打破穆斯林的垄断。……他(哥伦布)第二次驶往美洲大陆的船舱里就带着甘蔗苗,这一行为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加勒比海地区从此变成了全世界的蔗糖生产基地,原有的热带雨林被砍伐殆尽,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非洲人之所以被大批贩卖到美洲为奴,原因也是因为糖。
——袁越《糖是一种毒药》
(1)依据材料一,概括糖在西方资本主义兴起时的作用。(4分)
材料二 由于茶叶出口量增长迅速,市场需求增加,从而刺激了国内茶叶种植业的发展,茶叶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品种增多。清初全国茶叶产量为235万担,光绪年间增至450万担,其中至少三分之一用于出口。随着茶叶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农村中从事经济作物生产的劳动力比例有所提高,从而改善了生产部门中劳动力的分配,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市场繁荣。
——仲伟民《茶叶、鸦片贸易对19世纪中国经济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茶叶贸易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出现茶叶大量出口的主要原因。(6分)
材料三 孙家大娘在伊身后轻柔地说:“梅生娘,悠着点劲儿吧,这个干法如何能熬到天黑?”其余二人也在伊身前身后说了同样意思的话。……豌豆的味道对伊施放着强烈的诱惑。伊的手几次就要伸到磨盘上去,又怯怯地缩回来。伊知道,同样的事情,孙大娘可以干,马二婶可以干,李大嫂也可以干,惟独自己不能干。伊的丈夫是富农,前不久,因为毒死社里的耕牛,被送到劳改营里去了。伊不明白丈夫为什么要毒死耕牛。伊想着丈夫被抓时的情景,心里冰凉。马家二婶从背后戳戳伊的腰,伊果断地摇头。
——莫言《粮食》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豌豆的味道对伊施放着强烈的诱惑”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农作物生产对劳动力的影响。(8分)
答案

(1)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动力之一;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兴起。(4分)
(2)影响: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经济结构;加速了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6分)
(3)上个世纪60年代,由于“左”倾错误等,中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2分)
影响:美洲蔗糖种植业的发展导致黑奴贸易;中国茶叶大量出口促使劳动力向经济作物生产部门转移;粮食极端匮乏影响劳动力的积极性。(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他(哥伦布)第二次驶往美洲大陆的船舱里就带着甘蔗苗,这一行为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归纳即可得出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再依据“非洲人之所以被大批贩卖到美洲为奴,原因也是因为糖。”可以概括出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兴起(2)依据材料“农村中从事经济作物生产的劳动力比例有所提高,从而改善了生产部门中劳动力的分配,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市场繁荣。”可以得出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经济结构;加速了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茶叶生产量增加主要是由于国际市场的需求增加,所以可以得出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由“梅生娘,悠着点劲儿吧,这个干法如何能熬到天黑、毒死社里的耕牛”可知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时期,左倾错误导致三年困难的出现;第二问依据“非洲人之所以被大批贩卖到美洲为奴,原因也是因为糖。”可得出美洲蔗糖种植业的发展导致黑奴贸易;由“农村中从事经济作物生产的劳动力比例有所提高,从而改善了生产部门中劳动力的分配”可得出中国茶叶大量出口促使劳动力向经济作物生产部门转移;由“梅生娘,悠着点劲儿吧,这个干法如何能熬到天黑?”可以得出粮食极端匮乏影响劳动力的积极性。
举一反三
某人写道:“陛下命令我不要按照习惯的方法走陆路去东方,而是向西取道迄今为止不为人知的海路。”文中的“我”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图中黑粗线是马可波罗返回威尼斯的路线),马可波罗
A.为传播新教来到中国B.返回威尼斯时正值我国的元朝
C.是开辟新航路的先驱D.沿着陆上丝绸之路返回威尼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分)英语的传播是历史发展的缩影。

英语在北美洲传播范围的扩大
(1)结合所学,分析从17世纪到19世纪英语在北美洲传播范围扩大的原因。(4分)
“广州英语”出现在1715年前后,指在广州的中国人与西洋人之间用作商业贸易和往来媒介的独特语言。19世纪30年代刻印的《红毛通用番话》收集词汇约380个,均用广东方言来注音。词汇分为“生意数目门”“人物俗语门”“言语通用门”“食物杂用门”等四项。使用广州英语的,主要是通事(翻译)、店主、买办、杂役以及部分行商。外国人对广州英语的评价是:“由于汉语习惯在其中的存在,在英美人士的视觉上引起的混乱,再加上糟糕的发音,使这种粗俗土语成为世界上最为独特的交流工具。”它是当时“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共同语言。”
(2)结合所学,对材料所述现象进行解读。(8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10名学生,后扩大到100多名。
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
1912~191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教育中的外国语以英语为主;外国语要旨在通解外国普通语言文字,具备运用目标语之能力,增进相关目标语知识。
193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英语教育目标是“练习运用切于日常生活之浅近英语”“增加其研究外国事物之兴趣”等。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63年,教育部规定英语学习的目标是“初步掌握英语这个工具,具有初步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
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78年,《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
1999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钩,“英语热”向社会蔓延。
(3)以“英语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为题,从上述材料中选择恰当的进行论述。(8分)
要求:选定一个角度;充分使用材料;论证逻辑清晰。
示例:英语学习人群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
洋务运动时期,为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洋务派创办专门学习外国语言的近代学堂,但学习英语的学生人数很少。新政时期,出于对外交往的必要,清政府要求中学生和大学生都必须学习英语,学习英语的人数逐渐增多。此后的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学习英语的主体基本上都是学校的学生。20世纪末,英语水平与职称挂钩,这意味着学校以外的许多人士也必须要学习英语。总体来讲,自清末以来,学习英语的人数逐渐增多,反映出我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法国米歇尔·博德在《资本主义史》中认为:西方历史上的所谓“地理的发现”,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这里“双重的结合”主要是指
A.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B.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
C.资本输出与世界市场D.民主扩展与科学传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8分)观念或视角是认识问题的方法、思维,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同的历史观或历史研究视角有助于观察、认识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同时期欧洲人的世界地图

图1 公元前5世纪希罗多德所见的世界   图2  16世纪中期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1)指出两幅地图反映的“世界”有何不同。(4分)这种变化反映了欧洲思想认识方面取得了怎样的进步。(4分)
材料二:18世纪中期,德国哥丁根学派最早提出西欧中心理论。这种历史观大肆宣扬西欧白色人种的优越,认为西欧的历史是整个人类普遍的历史,始终是人类历史矛盾运动的中心……欧美以外诸地区、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摘编自《全球化和全球史》
材料三: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1955年最先明确提出“全球史观”问题。他认为……世界历史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立全球的历史观——即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这样才能抛弃西欧中心论的偏见,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
——摘编自《当代史学主要趋势》
(2)据材料二,概述“西欧中心论”的内容。(4分)材料三中“全球史观”怎样突破了“西欧中心论”的偏见?(4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西欧中心论产生的原因。(4分)
材料四:胡绳是治中国近代史的大家,1954年2月他发表影响深远的《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一文,提出了“三次革命高潮”概念,1997年,他出版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成为“三次革命高潮”体系的典范之作。
(3)从胡绳归纳的“第二次革命高潮”的特点判断“第二次革命高潮”由哪两个事件构成?(2分)作者研究历史事件的视角是什么?(2分)依据这一视角对这两个事件的历史影响作简要评价。(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