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分)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

(19分)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分)
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列出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代表。 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3分)
材料二 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伏尔泰(《礼俗论》
(3)根据材料,指出伏尔泰所叹言的“发现东方”是指什么事件?哲学家发现“新的精神”世界又指的是什么?(2分)
材料三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 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4)材料三中18世纪西方出现“三大革命”,分别指的是当时欧洲政治、思想、经济领域的什么重大事件?(3分)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第四次机遇指什么?(2分)中国应如何对待这次机遇?(3分)并举例说明。 (2分)
答案
(1)
 
机遇(3分)
错失机遇的主要原因(3分)
第一次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封建制度的束缚
第二次
两次工业革命成果的传播
坚持中体西用
第三次
美苏冷战使世界形势相对稳定;第三次科技革命传播;西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
由于内战及其后“左”倾错误的发展,导致国内社会环境不安定
(2)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搭乘两次工业革命的快车。(4分)
亚洲:韩国东南亚利用西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吸引外资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2分)
(3)第四次机遇: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领域革命全面加速。中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战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3分);2001年,中国加入WTO成为第143个成员国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根据材料描述的特点结合中国和世界近代历史来判断三次战略机遇期各指什么。第一次从材料中的大航海,1500年等信息可判断出应是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二次从材料中初开国门,中日洋务竞赛,判断时间应该是在鸦片战争后,此时西方国家正值两次工业革命的交替过程中。第三次材料明确指出了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二问错失机遇的原因则从中国自身的制度、政策、社会环境方面来思考。第一次新航路开辟,我国处在明清封建专制统治下,腐朽没落,对外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一方面是统治者的腐败,封闭,洋务运动学习西方也是中体西用,仅仅学习的是科技,另一方面是列强的侵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更加落后挨打;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战结束前后,此时的中国处于国共内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不就,党和政府犯的左倾错误越来越严重,政治运动不断,更是爆发了十年文革。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发展进程。
(2)面对工业化浪潮,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抓住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机遇。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利用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外资,学习西方科技,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适时进行战略调整,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该问主要依据教材内容归纳。
(3)根据材料二可知,第四次战略机遇应指的是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科技革命向着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中国只有应对挑战,发展教育科技,持续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绝对不能闭关锁国。举例可以中国加入WTO来说明。
举一反三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 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
①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②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
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下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一中图1,它是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当时的欧洲人认为世界就是欧洲、北非、亚洲等一些地方,一片广阔的陆地的尽头是万丈深渊……总的来说,这些图片资料集中反映了世界从彼此割裂、相互子解、相对欠缺到日益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相比,第二幅和第三幅有哪些实质性的突破和变化?(4分)指出造成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世界从彼此割裂到日益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媒介有哪些。(4分)这一变化过程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的相对隔绝状态。但是有人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促进了全球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的“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A.政治纷争加剧B.军事对抗升级
C.文化差异加大D.贫富差距拉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沃勒斯坦认为,人类历史虽然包含着各个不同的部落、种族、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历史,但这些历史从来不是孤立地发展的,总是相互联系形成一定的“世界性体系”。…… 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开始以西北欧为中心,形成“世界性经济体系”,即“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从16世纪到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共出现了三个霸权国家:17世纪中叶的荷兰、18、19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中叶的美国。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
材料二  当前,世界形势最为深刻的变化体现在世界格局与国际体系所发生的种种量变与质变过程中。……包括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在内的所谓“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07年)首次超过50%,而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了美国……东南亚、非洲、中亚、中东部分产油国,以及拉美等地在内的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也取得持续增长……德、法、英新一代领导人主政,协力化解欧盟制宪危机,为欧盟一体化和共同外交注入活力。欧盟向世界第二大战略力量演化的趋势明显,日本经济复苏势头不减,政治上继续加紧向“正常国家”迈进。
——徐坚《中间力量的兴起与世界格局的结构性变化》
材料三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核心是,世界经济和劳动分工将世界分成三个地带:中心支配地区、处于依附地位的外围、半边缘地区和边缘地区。……国家经济地位、国家经济地位的地理分布是可变的。中心和边缘地区不是固定的,边缘地区可以成为中心地区,中心地区也可以变成边缘地区。……霸权国家优势的全面转移和重新聚集可以被视为是国际体系转型的经济标志,也可能是今后国际体系和平转型的标尺之一。
——刘鸣《以世界体系理论与全球化理论解读国际体系转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至20世纪中叶,荷兰、英国和美国先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霸权国家,分别反映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阶段特征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中“中心—边缘”关系,并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