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地理大发现时代以前,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间曾有过一些时断时续的交往。但这两个文明的直接碰撞,还有待于欧洲获得足够的力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地理大发现时代以前,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间曾有过一些时断时续的交往。但这两个文明的直接碰撞,还有待于欧洲获得足够的力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地理大发现时代以前,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间曾有过一些时断时续的交往。但这两个文明的直接碰撞,还有待于欧洲获得足够的力量能有力而持续地到达中国。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请用史实举例说明材料一中两个文明之间“时断时续的交往”。“欧洲获得足够的力量"与哪个重大历史事件有关?(5分)
材料二  40年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物,在民族战争失败后提出“           ”的命题。在这个命题里,反抗西方的侵略与学习西方先进事物是统一的。这种统一,以其所包含的时代内容而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方向。中国社会经历了从中世纪到近代社会的艰难变革。40年代、60年代、90年代因之前后相接,成为新陈代谢的三个历史环节。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命题”是指什么?“60年代、90年代的新陈代谢”分别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6分)
材料三  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是世界现代化进入新阶段后转型期的震荡,是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没有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引起社会矛盾激化所造成的。社会动荡、战争和危机暴露出了症结所在,为二战后的改革和调整指明了方向。与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化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凯恩斯主义普遍被发达国家接受……
——摘编自《历史学习精要》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现代化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的诸多有利因素。(8分)
答案
(1)丝绸之路、佛教传入中国、四大发明传入西方、郑和下西洋等。工业革命。(2)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维新变法。(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干预经济的体制的确立;福利国家的发展,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联合国的成立,殖民体系的瓦解等。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教材历史知识可以回答,找出两例即可,可以找四大发明的外传、佛教的传入等。工业革命是使西方拥有了领先东方的优势。(2)从材料“40年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物”就可以看出这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进行的变革使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3)二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进入秩序化阶段,有力的维护了世界的和平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学生可从经济、政治组织的建立、科技的发展、联系的增强等角度进行分析。
举一反三
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与开辟新航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都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B.都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都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D.都推动了殖民扩张的加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欧洲人不同时期所认识的世界范围——从1420年的欧亚大陆到1620年的欧亚大陆、非洲、美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区域明显扩大。促使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A.哥伦布发现新大陆B.工业革命
C.新航路开辟D.指南针传入欧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4分)珠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有活力的都市群之一。“大珠三角”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澳门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经过五百多年欧洲文明的洗礼,东西文化的融合共存使澳门成为一个风貌独特的城市,留下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
材料二:1846年,广州进口货物价值(不含鸦片)12390213,比1837年减少33.2%,出口降至23198493元,比1837年减少35.7%。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大珠三角”作为中国的南方门户地带,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澳门曾经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葡萄牙是西欧最早开展殖民活动的国家之一,它在新航路开辟中起过重要的作用,请用史实说明。澳门之所以能顺利回归中国,主要是因为哪一政策的指导?这一政策的前提是什么?(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在鸦片战争前后对外贸易额由大到小逐渐减少的原因。(5分)
(3)材料三反映广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试以20世纪80年代发生在广东的对外开放事件加以说明。(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英国小麦价格变化示意图,对该变化趋势的成因评述正确的是
A.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随需求波动
B.工业城市发展使粮食需求量大增
C.殖民地为小麦出口提供广阔市场
D.货币贬值引起商品价格持续上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可以拿哥伦布和宇航员进行比较,前者抵达圣萨尔瓦多,打破了地方间彼比隔绝的束缚,后者登上月球,打破了行星间彼此隔绝的束缚……在哥伦布远航抢险之前,只有各民族的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材料表明(  )
A.1500年以前地方彼此隔绝B.行星之间联系日益密切
C.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人类历史进程D.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