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人类历史经历了一个从分散的、局部的向整体的、全球化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观察下列图片 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人类历史经历了一个从分散的、局部的向整体的、全球化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图片 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500周年邮票 史蒂芬孙制造的火车机车 (1)材料一这两幅图片所反映的是哪些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的相同影响是什么?(4分)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为,有两种因素促使了这种变化……其一,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其二,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2)依据材料二,指出“技术上、体制上”这两种因素的具体含义。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3分) 材料三 有人说: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时,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时,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时,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3)依据材料三,概括说明三十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和行动来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从中可以总结出哪些成功的经验?(5分) |
答案
(12分) (1)(4分) 新航路的开辟(1分)工业革命(1分) 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答出两点即给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3分) 信息技术的发展(1分)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1分) 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1分) (3)(5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分)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1分)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分) 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国情出发;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抓住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答出两点即给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历程和中国融入全球化的措施。 (1)观察图片,联系相关知识回答。“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500周年邮票”反映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史蒂芬孙制造的火车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工业革命。联系教材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尤其是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2)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现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联系所学知识,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每一步都没有落空”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的起步”——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形成”—— 1991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加速”——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二小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考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
举一反三
在人类的经济画卷上,没有哪个细节能与货币脱离瓜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6分) 材料一: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出现大量“丝—银”贸易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4分) 材料二: 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2) 根据材料三,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各国采取什么政策。这说明当时世界市场存在什么问题?(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后来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3分) 材料三: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情况给社会带来的影响。(4分) 材料四:
(4)材料四中的货币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它的发行有何意义?(3分) |
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促进作用是 ( )A.欧洲与亚、非、美洲的贸易联系加强,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 | B.葡萄牙西班牙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据点,把黄金白银掠回欧洲 |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 |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
|
明成祖称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义,变期夷习。”……梁启超语: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哥伦布,维哥达喜马(即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喜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再看两支船队的对比表,你的感想的集中点是
| 船队性质
| 经费来源
| 航海目的
| 船队成员
| 扮演角色
| 中国方式
| 皇帝特遣船队
| 国库支付
| 宣扬国威
| 官吏、士兵、水手、工匠
| 外交使团
| 西洋方式
| 私人航海探险队
| 股份公司和私人集资为主,王室赞助
| 探险、寻找新土地、黄金和香料
| 冒险家、投机商、水手、工匠
| 殖民者、通商者、海盗
| A.国力 B.资本积累 C.东西方差别 D.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差别 |
15—16世纪率先进行航海探险和殖民扩张的西欧国家,除葡萄牙外还有 |
下列现象在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是 ( ) ①西、葡两国扩充了资本 ②中国开始种植玉米、烟草 ③人们第一次把美洲画在地图上 ④郑和下西洋 ⑤葡萄牙在印度建立殖民据点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