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社会结构的变迁必然导致传统农民脱胎换骨走向现代文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请回答下列有关农民的三个问题:(1)19世纪中后期的东西方都面临着社会重

(26分)社会结构的变迁必然导致传统农民脱胎换骨走向现代文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请回答下列有关农民的三个问题:(1)19世纪中后期的东西方都面临着社会重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社会结构的变迁必然导致传统农民脱胎换骨走向现代文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请回答下列有关农民的三个问题:
(1)19世纪中后期的东西方都面临着社会重大变革,简述这一时期英国、俄国和中国农村的农民所处的境况。(12分)
(2)简要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苏联政府对农民政策的异同。(10分)
(3)2005年12月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在香港召开时,接近一百个南韩农民代表纷纷纵身跃入维多利亚港,他们穿着橘色救生衣,拿着旗帜在水中来回游动,并挥拳叫嚷。一名男子喊道:“WTO逼我们去死!”。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
答案
(1)英国:农民出现分化,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雇工;移民海外的:寻求新的发展机会。(4分)
俄国:政治上:逐渐变成自由人,但不彻底的改革使社会矛盾尖锐。经济上:逐渐分化为农场主或沦为雇工。(4分)
中国:小农经济逐步解体,农民生活困苦;部分农民爆发起义(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社会动荡不安;极少数***农民流向城市,沦为雇工。(4分)
(2)相同点:政府都采用行政手段加强了对农业的管理和控制。(2分)
不同点:美国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和提供补贴等使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民收入增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苏联通过集体化,把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8分)
(3)世贸组织和全球化给部分农民带来了灾难,侵害了他们的利益,部分人已经无法忍受,于是通过极端方式表示抗议;但是,全球化必然促进国际贸易和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农民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求辩证看待该现象,涉及一个角度只给2分)。(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历史解题要非常注重题目所给出的时间、地点、区域等名词。本题目所考查的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俄国和中国农村发生的变化,实际考查是这个时期社会背景。通过时间“19世纪中后期”可以知道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通过圈地运动,使广大的农民失去了土地,成为了自由劳动力,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俄国1861年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变革了俄国的生产关系,缓和了阶级矛盾,农奴获得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国门洞开,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民***,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比较题,一般都要分相同点和不同点来作答。材料给出的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苏联”“农民政策”,由此可知,本题考查的应该是罗斯福新政当中关于农民政策和苏联斯大林执政时期的农民政策的比较。
由题干中“世贸组织”“WTO逼我们去死”可知,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这不仅包括消极影响,还应该包括积极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要会学会辩证地看待。这道题也反映当今世界还有另外一种声音,就是反经济全球化,但不管如何时代的潮流就是经济全球化,我们想获得发展就得把握住这个机会。
举一反三
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以下选项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
A.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B.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
C.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D.工业化强化了性别分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0年前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大量生产的两种主要方法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第一种方法是制造标准的、可互换的零件,然后以少量的手工劳动把这些零件装配成完整的单位……第二种方法出现于20世纪初,是设计出装配线……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也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成品、也提供农业成品的世界市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资本主义国家将资本输出作为金融资本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从而加速了资本的跨国流动,发展起国际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形成世界性的金融资本体系。
——刘金源等《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
材料三 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晚期,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及流通方面有怎样的进步?(4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促进世界市场发展方面有什么新进展(2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怎样的国际分工?(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2分)请据此为我国当前合理参与全球化竞争提两条有益的建议。(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叶,日本“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以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这些史实表明
A.英国开始掌握世界殖民霸权B.世界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
C.地域性历史开始演变为世界历史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球化和美国世纪》一书把美国人推动的全球化历史,分时期进行了论述。他们宣称,1898~1913年是美国人把英国人曾经统治的世界进行美国化的时期;……1929~1939是美国式全球化受阻碍的时期:……1947~1957年是美国通过遏制和消耗苏联而艰难推行全球化的时期;1958~1986年是美国推行迫使世界转型政策的时期;1986~1995年是美国推行自由和自由贸易成功的时期;1995年后是美国全球化大扩展和美国全球化新千年世界到来的新时代。
——据李世安《全球化与全球史观》整理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8年之前英国能够统治世界的原因。(8分) 
(2)1929~1939年,美国式全球化受到何种阻碍?美国如何应对?(4分)
(3)1947~1957年,美国为遏制苏联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何种影响?(7分)
(4)你是否同意材料中“全球化历史由美国推动”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明史纲》一书中写道:“(19世纪上半期)单单城镇的发展就导致其人文和物质条件的迅速恶化。……贫穷、乞讨、劫掠、懈怠、玩忽职守、传染病和犯罪,所有这一切都因劳动人民迅速集中到贫民区难以言状的混杂状态而增多了,而且往这里涌来的人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下列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
B.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忽视了社会公平
C.政府腐败忽视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
D.城市化的发展必然导致贫困加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