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制造业产值走势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四个国家的制造业产值变化,其中①代表中国,②代表的国家是( )A.法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图是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制造业产值走势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四个国家的制造业产值变化,其中①代表中国,②代表的国家是( )
|
答案
B |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近代主要国家经济发展。根据题干分析,从18世纪中期起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至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制造业比重不断上升,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因此②代表英国。故选B。 |
举一反三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转入现代增长模式。”这里的“现代增长模式”是指( )A.资本原始积累模式 | B.科学主导型模式 | C.商品输出模式 | D.信息通讯模式 |
|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 ①垄断组织的出现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 ③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促进了世界经济联系的紧密 |
工业化是近代化的主题,国情不同,各国工业化的道路也不同。下列关于近代时期东西方国家工业化的陈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最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是从轻纺工业开始的 ②东亚国家的工业化发生在民族危机的背景下 ③俄国的工业化是在社会改革的失去下展开的 ④德国的工业化进程与国家统一是互相促进的 |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促成了工商贸易的繁盛发展。城市非常需要劳动力,以各种方式和封建领主争夺农民,这就进一步造成封建农奴制和庄园制的瓦解。城市涌现了新兴市民阶级——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他们建立了有不同程度自治权的城市共和国或自治市,制定自己的宪章和行政管理制度,在建立立宪代议制的政治制度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封建君主为发展经济、增加财富和反对封建割据,与城市结成政治联盟,城市对从封建割据向中央集权君主制过渡,也起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姚介厚等《西欧文明》 依据材料,分析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对西欧社会转型的影响。(8分)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三个新兴的社会现象是大城市的兴起。政府发起的自强运动,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更容易获得外国的支助,外国人及其企业如银行、贸易公司和工厂也主要分布在这些港口和租借地。而且这些地方比较安全、外资集中,使得中国商人都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他们往往在外国人或中国企业家的工厂里聊以度日,越来越多的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和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城市和以城市为中心的工业成长,勾勒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 ——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城市化使工业化以前就已存在的社会问题更为激化。飞速发展的城市往往不具备城市基础设施,如卫生设施、水道网,甚至清扫街道的机构。众多的人住在穷困和拥挤不堪的地方,流行病极易蔓延。1844年,恩格斯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揭露了曼彻斯特穷人们可怕的生活条件。伦敦东区的简陋破屋是19世纪欧洲最贫穷的地方。面对这些苦难,有些人认为城市意味着传统社会行为的毁灭,意味着宗教与现存社会秩序处于危险之中。他们有时甚至认为城市最适合于发动革命。从此“危险的阶级”使许多政府感到不安。 ——摘自加亚尔等著《欧洲史》 材料三 1850年以后的65年……城市在西方继续发展。英国开始,好几个国家超过了50%的城市化水平线,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不过,城市政府在应对由于增长而形成的压力问题中强化了自己的权力。公共卫生设施改善了,而且在城市历史上,死亡率第一次降低到出生率以下。公园、博物馆、有效的食品与居住设施法规,以及更有效的警察力量等,都为城市生活增加了安全感和物质与文化条件。 ——摘自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大城市兴起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则材料对城市化的态度,并予以分析。(17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