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分)在经历了2008年的动荡与波折后,中国和欧洲关系在2009年重回轨道。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850年英国工业革命图材料二 英国城市化过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2分)在经历了2008年的动荡与波折后,中国和欧洲关系在2009年重回轨道。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50年英国工业革命图
材料二 英国城市化过程曲线图(图12)
(1)说明伦敦多大雾、阴雨天气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描述英国城市化过程的特点。(8分) (3)观察图11,说明工业革命对英国产生了哪些影响?(10分) 材料三:近年来,随着中欧贸易的发展,中欧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欧文化存在差异,例如建筑风格。中国的建筑往往外面是封闭的,里面是透明的,欧洲的建筑则外面是透明的,里面是封闭的,体现了双方思维的差异。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中欧在建筑、家饰上相互借鉴,“中西合璧”成为时尚。 (4)材料三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10分) |
答案
(1)(4分)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水汽含量充足(3分);城市上空颗粒物较多。(1分) (2)(8分)①1700—1800年(1800年前)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较慢(2分); ②1800—1939年间,城市化推进速度加快。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2分) ③1939—1959年间,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略有下降;(2分) ④1959年后,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有所回升。(2分) (3)新兴大批工业城市,促进了英国实现城市化;新兴大量企业,使英国快速实现了工业化;铁路的修建,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发展了海外贸易,促使英国拓展海外殖民地;大量海外出口,便英国积累更多财富。(10分) (4)①随着中欧贸易的发展,中欧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体现了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2分) ②中欧文化在建筑风格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体现了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2分) ③建筑风格的差异,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2分) ④中欧贸易促进文化交流,带动文化产品消费,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2分) ⑤“中西合璧”,体现了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分)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25分)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环境保护日益成为人类社会的重大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50年英国人口有1050万,1850年为27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乡村人口。 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影响。(4分)并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4分) 材料二 下图显示了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注: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是工业化起飞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是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20世纪末至今,是信息化阶段。 ⑵根据材料二,说明工业化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4分)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4分) 材料三 2009年12月8日,在被称为“拯救地球的最后一次机会”的哥本哈根国际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苏伟指出:气候问题是发达国家近两百年工业化过程中不加节制地排放造成的,发达国家对此负有责任。发达国家要求近几十年才开始工业化、还有大量人口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发展中国家承担超出其应尽义务和能力范围的减排目标是毫无道理的。世界上所有国家应就解决危险的气候变化问题进行讨论。 ——《谁应该对气候变化负责?》 ⑶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超出其应尽义务和能力范围的减排目标”说明了什么?(3分) 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危机的认识。(6分) |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其主要表现是A.垄断组织的形成 | B.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出现 | C.重工业发展迅速 | D.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
|
标志着资本主义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工厂制度确立的是A.1769年,韦奇伍德开办制陶工厂 | B.1771年,阿克莱特在德比设立的第一座水力纺纱厂 | C.1798年,惠特尼使用通用部件 | D.瓦特改良联动式蒸汽机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