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材料一:1835年德意志仅有铁路6公里,1875年的德国铁路已迭27960公里。有学者认为,那里稠
题型:模拟题难度:来源:
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材料一:1835年德意志仅有铁路6公里,1875年的德国铁路已迭27960公里。有学者认为,那里稠密的铁路网“在小邦分治主义偏见的长城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材料二: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陵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材料三:青藏铁路建设大事记 青藏铁路2006年7月1日全线建成通车。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进行青藏铁路的勘测设计工作,到最终全线建成通车,青藏铁路建设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 1955年10月,曾经指挥修建青藏公路的慕生忠将军,带队历时3个月,沿线考察修建青藏铁路的可行性。 1956年,铁道部正式承担修建进藏铁路的前期规划,开始进行青藏铁路勘测设计工作。至此,青藏铁路(西宁至拉萨)出现在国家铁路建设的议程之内。 1958年,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分别在西宁和关角隧道开工建设,格(尔木)拉(萨)段的勘测工作也在推进中。 1961年3月,因三年自然灾害,西格段和格拉段建设双双“下马”。 1974年3月,6.2万铁道兵指战员再上高原,展开西格段建设大会战。同时,勘测设计大军在格拉段展开勘测设计大会战。 1978年8月,青藏铁路格拉段第二次“下马”。 1979年9月,青藏铁路西格段铁轨铺通。 1984年5月1日,全长814公里的青藏铁路西段正式投入运营。 1994年7月19日,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座谈会上提出“抓紧做好进藏铁路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此后,铁道部组织设计人员从青、甘、川、滇4个方向进行大规模踏勘,对进藏铁路进行了历时6年的大面积选线,最后将首先修建青藏铁路格拉段的建议报告送达中央。12月1日,铁道部向国家计委报送青藏铁路项目建议书。 1994年12月14日,国家计委召开青藏铁路立项报告汇报会,会后正式向国务院上报青藏铁路项目建议书。 2001年2月7日,国务院第105次总理办公会审议青藏铁路建设方案。国务院指出,修建青藏铁路,时机已经成熟,条件也已基本具备,可以批准青藏铁路建设立项。 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格拉段在格尔木南山口车站和拉萨柳吾隧道工地同时开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铁路对当时德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清统治者当时反对修建铁路说明了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青藏铁路建设大事记》的阅读,请你结合中国当代历史发展的史况谈谈青藏铁路建设的曲折性、艰难性的原因。在克服各种困难的条件下青藏铁路全线胜利通车,你从中获得了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促进了德国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 (2)说明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影响:中国铁路建设起步晚,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便于列强侵夺中国铁路路权。 (3)1961年3月,因三年自然灾害,西格段和格拉段建设双双“下马”显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十年中遭到“左”倾错误的干扰使国力不济而“下马”。1978年9月,青藏铁路格拉段第二次“下马”是因十年“文革”浩劫导致国力不济而“T马”。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始终把建设青藏铁路作为国之大策抓紧不放。党和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科技力,坚定不移地建设青藏铁路。认识:青藏铁路的建成不仅说明社会主义能救中国,更能说明社会主义能发展中国。 |
举一反三
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科恩论断依据的是 |
[ ] |
A、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 B、德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C、俾斯麦宰相实行“铁血政策” D、德国推行海外殖民扩张政策 |
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
[ ] |
A.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B.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 C.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 D.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
[ ] |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 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
保罗·肯尼迪说,统一后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保罗·肯尼迪所说的德国是 |
[ ] |
A.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国家 B.封建军事色彩浓厚的资本主义国家 C.封建君主统治下的资本主义工业国 D.工业高度发达的封建军事大帝国 |
俾斯麦说:“(德意志)这个巨型的怪物成为一个软如海绵的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依靠演说和多数票所能解决的,而要依靠铁和血。”材料中所说的“这个巨型怪物成为一个软如海绵的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指是的 |
[ ] |
A.处于四分五裂政治状态的德意志 B.德意志工业革命水平低,经济发展缓慢 C.德意志传统上军国主义思想严重 D.德意志是当时受教皇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