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书(18分)材料 东汉时期西域僧人安世高、支谶等到洛阳,翻译佛经多种。魏晋时期名僧鸠摩罗什和真谛分别在北方和南方传教译经,唐朝玄奘从天竺回国后译经75部,与

译书(18分)材料 东汉时期西域僧人安世高、支谶等到洛阳,翻译佛经多种。魏晋时期名僧鸠摩罗什和真谛分别在北方和南方传教译经,唐朝玄奘从天竺回国后译经75部,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译书(18分)
材料 东汉时期西域僧人安世高、支谶等到洛阳,翻译佛经多种。魏晋时期名僧鸠摩罗什和真谛分别在北方和南方传教译经,唐朝玄奘从天竺回国后译经75部,与鸠摩罗什和真谛并称古代三大翻译家。
1862年成立的同文馆是中国官方的第一所综合性的外语学校和翻译机构。译书内容以世界知识为主,自然科学的译著也有一些。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共译书158种,其中史志、公法、教育方面18种,军事32种,商学8种,科技90种。此后,沿海地区相继仿行……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地形成了一个官方译书系统。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年,商办民间私家出书剧增,译书不再由官方译书机构所专营。1897年梁启超开办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说:“本局首译各国变法之书,及将变未变之际一切情形之书,以备今日取法。”1900年留日学生成立了译书汇编社等,仅1901至1904年间,就译出各国史志以及哲学、法政、教育、外交、兵制、农政、矿务、工商、理化、卫生等各类书籍533种。冯自由称译书汇编社“所译卢梭《民约论》、孟德斯鸠《万法精神》、斯宾塞《代议政治论》等,促进吾国之民权思想,厥功甚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中国古代到近代译书的变化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完整、准确;解析和分析逻辑清晰。
答案
示例一:
汉唐时期由于佛教盛行,译书以僧人翻译的佛经为主。19世纪60年代由于清政府开展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官方译书系统形成,译书以科技、军事为主。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年,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中国先进分子由学习西方的科技转向学习制度,不满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民间译书增多,改以政治内容(社会科学)为主。此外由于中国从古代至近代,与世界的联系不断增强,中国向外国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因此译书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示例二:
从古至近代,译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影响越来越大。从内容看,古代以佛经为主,19世纪60年种类增多,以科技书籍为主,19世纪末20世纪初,涉及范围非常广泛,以社会科学为主。从主持者角度看,古代是僧人,19世纪60年代官方译书系统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间译书剧增。从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看,古代佛经的翻译,丰富了中国文化(如提到理学也可酌情给分),19世纪60年代的译书有利于中国工业化进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译书,推动思想解放,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民主化的进程创造了条件。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即分析概况材料的能力,问题的关键点是准确评述中国翻译事业从古自今的发展历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即古代译书和近代译书,在准确概况材料内容的基础上还涉及一定程度的评价,这一点一定要特别注意,这就是高中历史的新型考题,即评述类试题。需要说明的是学生往往对提炼或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有一定的困难,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或根本不会概括,这种情况需要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多下功夫,勤加实践,同时也需要综合提高语言文字的素养和水平。
举一反三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汉学家费正清(1907—1991年)先生在其生前最后一本书《中国新史》第四章“中国最伟大的时代:北宋与南宋”中如此评价宋朝:“宋代是伟大的创造时代,使中国人在工技发明、物质生产、政治哲学、政府、士人文化等方面领先全世界。……与欧洲相比,十一世纪的中国是先驱,在多数文明层面上远远超前。”下列史实能够支撑该观点的是
①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取得重大进步   ②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
③文人书法尽显“尚意”旨趣           ④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最大的亮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科技发明占世界科技发明总量比重图”。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明占世界科技发明总量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②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③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④政府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9分)材料一:阅读下面的图片:

材料二 欧洲的文艺复兴初期四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到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民主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料三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
(1)以上作品中,能体现世俗化的有哪些?(2分)试分析呈现世俗化趋势的原因?(2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大发明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不得摘抄原文)(4分)
(3)四大发明在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常有的图书分类。“经”主要指儒家经典,“史”是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子”主要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及其他书籍,“集”指历代作家诗歌文词等。据此分类,《农政全书》应属于
A.经部B.史部C.子部D.集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占世界比重的两个显著变化的特点。(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两个特点的历史原因。(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