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18

(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18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
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6分)
答案
(12分)
(1)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制造与改进;丰富的天象观测记录;不断完善的历法;中央政府支持、组织,
设置专门机构。(6分)
(2)将天象变化与现实政治相联系,天人感应思想;注重实用性,理论探讨不足。(6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代中国的天文历法成就。古代中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农耕文明比较发达,因此,那一时期的绝大多数的历法或者天文成就,都是为了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求,注重实用性,以总结性经验为主,而不是真正为了探寻科技本身的发展和进步。第(1)问表现的回答,需要依据材料中的第一段,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提炼,考生可从天文仪器的改进、天象观测的记录、历法的完善和专门机构的设置等角度来思考。第(2)问因素的回答,依据材料中“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有所增减”这句话,得出现实政治因素的影响。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理论探讨的不足。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举一反三
“徐、利相识再相知,中西合璧成伟业,译文句句见真功,千古名著映神州。”此诗评价的是
A.《梦溪笔谈》B.《几何原本》C.《四库全书》D.《海国图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夏商周时期最突出的科技成就出现在下列哪一知识领域(    )
A.天文历法B.医药学C.生物学D.地理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东汉开始出现的纸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下列哪本著作最能看到关于这一发明的相关介绍(    )
A.司马迁的《史记》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C.沈括的《梦溪笔谈》D.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孔子弟子有一位姓冉,名耕,字伯牛。这样的名字被看成是春秋时已有牛耕技术的旁证。商王的称呼如外丙、太甲、盘庚等,也间接说明商朝已经(   )
A.出现成熟文字B.掌握干支计日方法
C.出现独立的商人D.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