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梦麟在《西潮》中说:“中国一度非常讨厌西方文化,她惧怕它,诅咒它,甚至踢翻饭桌,懊丧万分地离席而去。结果发现饭桌仍从四面八方向她塞过来。”材料所反映的这种对待

蒋梦麟在《西潮》中说:“中国一度非常讨厌西方文化,她惧怕它,诅咒它,甚至踢翻饭桌,懊丧万分地离席而去。结果发现饭桌仍从四面八方向她塞过来。”材料所反映的这种对待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蒋梦麟在《西潮》中说:“中国一度非常讨厌西方文化,她惧怕它,诅咒它,甚至踢翻饭桌,懊丧万分地离席而去。结果发现饭桌仍从四面八方向她塞过来。”材料所反映的这种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突出表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义和团运动中盲目排外,强烈抵制西方文化,但是遭到八国联军的镇压而宣告失败,因此选C。ABD都不同程度的向西方学习,如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实现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实现民主共和。
举一反三
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
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B.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
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黻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策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备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三: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自信天,不敬神佛忘祖先。……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困难。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斯萧然。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
请回答:
(1)三段材料分别代表哪个阶级的主张?(3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有何相同和不同?(4分)
(3)材料二、三有何相同的背景和目的?(4分)
(4)材料二所进行的变发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到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这一义和团揭帖主张的是
A.反清灭洋B.扶清灭洋 C.以清灭洋D.反清扶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清末某农民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占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   )
A.19世纪中期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末D.20世纪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领土,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