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所示小说发表于1910年。作者陆士谔以梦为载体,畅想立宪四十年后(1951年)的新中国美好景象。该书的发表A.证明中国已经实现民族独立B.体现中华民国建立后国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图所示小说发表于1910年。作者陆士谔以梦为载体,畅想立宪四十年后(1951年)的新中国美好景象。该书的发表
A.证明中国已经实现民族独立 | B.体现中华民国建立后国人的美好愿望 | C.反映民众对自由民主繁荣富强的追求 | D.说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 |
|
答案
C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小说发表于1910年,当时的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1910年,辛亥革命还没有爆发,故B项错误;由题干中“畅想立宪四十年后的新中国美好景象”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由民主繁荣富强的追求;1910年,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在中国广泛传播,故D项错误。考点: |
举一反三
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他们都让票。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所以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中国数千年旧传统并未发生改变 | B.薄弱的经济带来脆弱的民主政治 |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无法推行 | D.西方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廖仲恺大事年表 1905年,协助孙中山建立中国同盟会; 1913年,宋教仁案发生后赴北京参加反袁活动; 1914年,协助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 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后赞扬和支持学生运动;称赞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空前之举,震慑全球,前途曙光,必能出人群于黑暗”; 1921年,任广东革命政府财政部次长; 1922年,筹集北伐经费; 1923年,积极参与领导改组国民党的工作; 1924年,任中国国民党“一大”主席团成员,坚持国共合作;协助孙中山筹建陆军军官学校,任该校党代表;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支持沙面工人罢工,命令各县县长协助组织农会;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三大政策,支持省港大罢工;发表《革命派与反革命派》,批判国民党右派;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惨遭***害。 ——摘编自陈福霖余炎光《廖仲恺年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廖仲恺经历的时代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的主要特点。(7分) |
“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面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与这段话最吻合的一段历史时期是A.洋务运动时期 | B.戊戌变法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 D.五四运动时期 |
|
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时指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涂(茶)毒苍生,一厥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蚕食鲸吞……。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推翻满清贵族统治 | B.开发中华资源,抵御列强侵略 | C.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
中国近代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其思想主张是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