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祖宗革命”、“

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祖宗革命”、“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祖宗革命”、“经济革命”、“产业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显示了
A.国民权利和自由得到法律保障B.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革命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诸多方面的“革命”可以看出革命的影响范围很广,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故选D。AB不符合史实,C与题干不符,故排除ABC。
举一反三
袁世凯在清帝退位之后致南京临时政府的电报中说:“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所公认。……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1912年5月,有记者向孙中山问道:“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是由于个人之意乎?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孙中山明确回答:“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孙中山说袁世凯“鼓动共和久矣”带有一种故意推举的成分
B.袁世凯积极拥护辛亥革命
C.意味着袁世凯彻底转变成真正的共和主义者
D.革命党人没有认清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真面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司法总长伍廷芳指出:“审判官之独扼法权,神圣不可侵犯,其权之重,殆莫与京(大)也……审判官为法律之代表,其司法之权,君主总统莫能干预。”这段材料反映了
A.对审判官独断专行的反对B.对司法独立精神的支持
C.维护私有产权神圣不可侵犯D.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的三权分立精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4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化与历史变迁使民众的思想观念和内心世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小夷也。……惟皇上振刷纪纲,一转移间耳,此无待于夷者也。至于军旅之事,船坚炮利不如夷,有进无退不如夷。
——冯桂芬(1809—1874)《制洋器议》
(1)材料一对西方的认识有什么特点?指出基于这一认识,中国社会付诸实践的表现。(8分)
材料二 (20世纪初,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知识分子曾说到:)“欧风美雨咄咄逼人”,……“帝国主义何其雄,欧风美雨驰而东”;……“诸君知否,欧风美雨横渡太平洋,帝国侵略主义其势日扩张”。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知识分子对欧风美雨的心理状态,并分析其出现的历史背景。(6分)
材料三 由于中国的社会结构是根据血缘关系向外推延的,个人不能超越血缘规范直接同国家构成关系……国民往往过于注重家庭、家族及个人的私利。……“精英在觉醒、民众在沉睡”就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
——徐杨《传统社会心理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变革思想的制约》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民众在沉睡”的社会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唤醒国民所做的努力。(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观察近代中国部分地区示意图,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包括①和④
B.②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
C.19世纪70年代第一条电报线在④处架设
D.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在③诞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各种‘主义’开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各阶级、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纷纷登台亮相,各种名目的政纲、政论、宣言遍布报刊。……中国开始走出家族统治和王朝更替的社会形态。”(《中共党史·第一卷》)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甲午战争的刺激B.戊戌变法的促进
C.辛亥革命的影响D.北伐战争的胜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